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张效民
一、改革情况介绍
(一)改革的历程。我院2000年9月启动社会化改革;2001年8月份注册成立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利用社会资金,启动学生公寓的投资与建设.2006年8月,全面开放校园物业管理市场,通过政府招标,引进社会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实行全校物业管理的一体化。2009年10月,通过政府招标,引进社会专业运输企业,实行学校通勤车服务的社会化.2010年8月,开放校内餐饮市场,通过公开招标,引进社会专业餐饮企业承包经营北校区食堂。
(二)管理模式。是“小机关多实体”,有一个后勤管理办公室。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以后勤社会化为目标,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实现服务新模式。2000年将原总务处各科室从学校行政体系中成建制剥离出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控股投资性公司。
对校属后勤服务企业(慧谷公司、汇博公司)采取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隐性机制,签订《后勤服务协议》形成契约关系。规定学校校属公司的权利、义务关系。
2.转变运行机制,推动后勤企业可持续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企业内部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任制,公司各级的管理岗位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企业员工实行待遇与工作岗位、经济效益、服务态度、管理水平等挂钩的分配制度。企业培训常抓不懈,使员工能够与时俱进。
3.以“一性三化”为指导,通过市场竞争机制,引进优质的社会后勤服务企业。
4.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加强后勤服务监管,确保服务质量与食品安全。学校必须主导后勤市场。对后勤资产明细产权关系,明确资产管理职责,对企业使用的学校后勤国有资产实行“零租赁”。以适应市场、服务师生为改革理念,以管理模式、运行机制、质量意识和监管体系四个转变为改革目标,以量化、标准化为服务为根本。
食堂安全的监管学校有四套监管管理体系:一是食堂进来以后食堂本身有一个监管体系;二是学院有一个国家级的检测实验室,把它利用起来对所有的食品进行现场的抽检;三是与深圳市的监管体系有关监管部门联系起来,经常不定期抽检;四是在后勤处、后勤办下成立了监管部,每天有人到处转、到处拍相片,然后放到网上。每个学生都可以打开网络看后勤做的怎么样。这个体系是有效的,保障了学校食品的安全。
5.“创新模式”与成效:
一是优质高效的后勤服务质量监管标准化的运行模式。建立多层次、立体监管网络。建立后勤服务质量量化标准,构建制度监管体系。这几个校属公司和社会公司全部都具有ISO的监管体系认证。有后勤服务监管机制考核颁发、后勤服务考评细则,后勤服务项目检查制度,还有校园后勤服务满意度调查表,监管部岗位制度职责等。监管就是到食堂、每个岗位上去监管,效果明显。还有实行项目服务合同监管,在签订合同时提出明确的服务质量要求。实施条块结合,专项检查与日常检查相结合的监控原则。
二是公益性和市场化有机结合的高校食堂服务模式。深职院师生食堂有七个食堂,建立市场化运作机制,营造娱悦的饮食文化,打造素质过硬、服务高效的餐饮专业队伍。高校由于传统原因后勤这块被人看不起,例如后勤员工学历低、素质低。但是后勤人尤其是管理人员被看不起很痛心,我们要自己争气,人家可以看不起你,自己看不起自己就不行。从制度上不要歧视这块的人,搞后勤管理也叫高校管理,要有评职称的资格。
三是多校区、个性化的公寓管理模式等。
二、关于改革的几点想法和思考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长期任务。深圳为全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是在深圳要彻底实现社会化、市场化也很难,所以要因地制宜。社会化是高校后勤改革的发展方向和最终目标,却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创建“学习型、研究型、公益型、质量型”的高校后勤。这是我们一个非常理想的目标,要努力向这个方面奋斗。
(二)如何应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衍生的问题。后勤服务人力资源的主控全在企业,要通过竞争法则,引导企业强化员工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的培训,优化后勤员工队伍,要靠企业,不是靠学校。因为市场化了。要依靠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对后勤企业及其服务的监控机制,确立服务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平衡点,这里说的是依靠政策法规和经济手段。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有政策,没法规,政策也经常变化,更谈不上经济手段,所以希望向国务院要一点政策下来。要重建政府对高校后勤保障工作评价体系。
(三)如何应对物价上涨对高校后勤产生的影响。一个要建设高校控股的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实现农校对接。从源头上抑制物价上涨压力。向科技、向管理要效益,建设配送中心,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员增效。建立平抑物价采购基金,时刻关注、分析预测物价走势,大宗商品采购要抓住价格波谷,做好战略储备。(根据会议现场实录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