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交流

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的使命与实践

作者:日期:2010-11-08来源:

      初步统计,高校能源消费已占其总支出的1/7-1/10。一方面学校快速发展,对能源需求剧增;另一方面能源提价,而学校管理滞后,浪费现象严重,加大了办学成本,增加学校负担,水、电、煤气等能源的超支和浪费已成为学校发展的又一“瓶颈”。
高校节能不仅只是设备产品置换和技术改造,更要着眼于校园整体的能源管理和运营。在高校节能实践中,要形成一整套的服务理念和运作模式。节约型校园建设要以理念为先导、以科技为依托,以制度为保障,形成管理节能、科技节能、行为节能“三位一体”的管理运行体系。
      高校要切实做好节能节水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高校用能管理体制改革、严格校园建设节能原则、积极开展低成本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努力提高公用资源使用效率、积极推广应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照明、强化节能技术保障能力。


      黑龙江省教育厅及东北农业大学的实践
      抓制度强化保障,切实构建节约型校园建设长效机制。截止到2009年底,我校年用水量比上年度下降20.45%;用电量下降21.64%;用油量下降28.02%;办公费用下降18.75%,节约经费约183.1万元。是省内唯一获得黑龙江省政府授予的“十大节能减排先进单位”高等院校。我们建立了节能管理工作机制、建立了计量统计分析机制、建立了节能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了节能规范管理机制、建立了节能监督管理机制。
      抓教育强化意识,切实营造节约型校园建设浓厚氛围。一是注重宣传的广泛性、二是注重教育的针对性、三是注重形式的多样性。
      抓落实强化措施,切实提高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水平。学校重点分析了学校的能源消费结构和消费特点,从抓主要矛盾入手,尽量争取用20%的投入,去创造80%的效果。坚持“三个决不”的原则(即能控制的环节决不懈怠,能使用的物品决不更新,能节省的费用决不浪费)。
      强化职能,着力提高管理规范化水平。“严”字当头,严把“程序”关,严格公车管理审批, 2008年节约车辆统筹经费30多万元。严格政府采购程序,强化评审力度,抓好投资节约,2008年审计节约资金1700多万元。严格公务接待审批程序,实行按《公务接待标准办法》认真执行。严格控制水电使用指标,实现按指标考核,“超了罚,节了奖”,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经费。
      见微知著,着力提高管理精细化水平。切实推行精细化管理,在“护、控、堵、查、减”上狠下功夫,深入开展“六个一”节约活动,节约每一度电、节约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升油、节约每一粒饭、节约每一张纸等。
      与时俱进,着力提高管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电子政务优势,通过QQ信息平台收集节能减排意见;通过使用“校园一卡通”,实现了食堂用餐、人员和车辆进出的智能管理;通过搭建基于GIS的校园能源实时监测管理平台,加强了楼层照明设备管理,杜绝了管理上的漏洞,提升了学校节能减排管理层次;针对新建筑物建设和旧建筑物改造,充分考虑能源节约,积极采用节能和环保设备,实施建筑节能。学校图书馆采用了水源热泵结合冰蓄冷技术的中央空调,音乐厅的外墙采用了外墙保温技术;通过运用网络对账、物的动态管理,从整体上改善了资产管理状况,降低了能耗,节省了开支。
      强化改造,着力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科技水平。2008年学校投入200多万元,对教学场所、公共区域、会议室、卫生间的灯具和洗手龙头、蹲便器、喷水池、饮水机开关等多项水电系统设备进行了节电节水改造,全年节约资金70多万元,效果较为明显。


      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特点及体会
      高度重视是关键。学校牢牢抓住这个关键,不仅召开了全校节能减排动员部署大会,而且把节能作为考核干部任职的一项内容。
      建立规范是基础。我们牢牢抓住这个基础,在制度创新上狠下功夫,不断建章立制,印发了规范管理和监督制约的汇编、节能工作手册,有效促进了节能工作。
      强化意识是前提,思想教育是先导。我们牢牢抓住这个前提,从宣传教育、强化意识着手,开展了系列活动,促使广大师生及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不断增强。
      加强管理是根本。我们牢牢抓住这个根本,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有效杜绝了“长明灯”、“长流水”现象,使节能工作变为工作常态。
      科技运用是支撑。我们牢牢抓住这个支撑,在设备改造过程中,注重科技成果的推广运用,使技改节能工作收到实效。
严格考核是手段。高校节能在整个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确保节能工作扎实有效,必须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加强考核。(东北农业大学   戚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