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建设 深入推进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
安徽省高校后勤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徐世昌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之后,安徽省委、省政府抓住机遇,提出了“全面规划,分布实施,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战略部署,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省各高校以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在高校后勤转换体制、创新机制、开放市场、规范监管等方面做出了各具特色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
但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深刻认识到,以政府和学校为管理主体,以行政命令为管理手段的高校后勤运行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建立自律性高校后勤行业组织,改变学校传统的后勤管理模式,以进一步推进深化改革,已现实地摆在了面前。2007年3月,教育部在重庆召开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座谈会,加速了安徽省组建省高校后勤协会的进程。
2008年4月,安徽省高校后勤协会正式成立。新生的省高校后勤协会取代了原有的省高校后勤管理研究会,把一个研究型的非法人社团组织转变成为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履行行业自律管理的行业协会组织。两年多来的工作实践表明,高校后勤行业协会在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构建新型高效后勤保障体系,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所作为,而且大有可为。
一、加强协会自身建设,努力构造新型行业社团组织
建立行业协会组织容易,充分发挥功能作用,有效实现其任务使命难,这是由行业组织的诸多因素决定的。因此,把相关基础性问题设计好、解决好至关重要。
安徽省高校后勤协会成立后,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启动协会工作:
一是明确办会宗旨,把后勤协会建成会员单位信赖的家
服务会员单位,服务广大师生,是安徽省高校后勤协会的办会宗旨,也是其存在的基础和发展的不竭动力。协会成立以来,团结带领广大会员单位,积极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努力当好教育行政部门的参谋和助手,在政府职能转变中当好桥梁和纽带,在行业协作和自律管理中认真履行职责。我们确定的目标是,团结各会员单位和全体高校后勤人,主动应对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把安徽省高校后勤协会办成工作有成效的、充满活力的、会员单位信赖的新型行业协会组织,为推进后勤改革与发展,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是理顺关系,形成合力
安徽省教育厅对后勤协会的建设高度重视,厅领导多次听取汇报,并召开厅常务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在研究组建高校后勤协会时,就建议协会秘书处设在教育厅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协会秘书长由厅高校后勤中心负责人担任。这样,形成了教育厅主管处室、省高校后勤中心、后勤协会“三位一体抓后勤”的工作格局,事实证明,这有利于相互沟通,取得共识,形成合力,有利于组织协调各方面开展协会工作。
完善组织结构是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根据安徽省高校普遍设立后勤甲乙方,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普遍开放的实际,后勤协会组建成立了安徽省高校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承担组织甲方开展相关活动的职责。
三是建章立制,规范协会自身建设
协会成立后,迅速规范地完成了登记注册等一系列报批手续,制定了会费收支管理办法、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印章管理办法和公文处理规则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了各分支机构名称及内部工作流程,建立了协调联系制度。
二、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功能和优势,积极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高校后勤门类多、摊子大、专业性强,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稳定。长期以来,由于高校后勤存在“公益性”与“经营性”并存的属性,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对后勤的管理同样存在“越位”和“缺位”并存的现象,造成不该管的管了,该管的又没有管好,甚至常常是不知如何去管,只能做到一般性要求和非专业性的检查、指导,属于典型的粗放型管理。高校后勤协会作为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其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和优势,实行新的管理模式,这是适应改革新形势需要和填补转制管理缺位的必然选择。
协会成立两年多来,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协调推动各专业委员会规范有序开展活动
协会所属各专业委员会紧密结合行业管理和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研讨与培训,如定期举办高校后勤处长、后勤服务集团总经理论坛,举办多期全省性餐饮管理、公寓管理研修培训班,集中或分片组织开展大众面点和“大锅菜”厨艺大赛等活动,效果实用良好。安徽省学生公寓用品统一招标采购已连续10年成功举办,社会效益显著。
二是积极开展行业自律管理工作
协会把加强规范化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引导会员单位进一步规范学生食堂和公寓的建设、管理以及经营行为,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制定了《安徽省高校餐饮行业准入管理办法》、《安徽省标准化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指标体系》等一系列行业规范性文件。
针对去年高校后勤工作出现的一些突出情况和问题,协会还及时就加强餐饮行业使用亚硝酸盐监管、高校学生食堂消防安全、学生公寓消防安全等转发文件,通报情况,提出指导性意见。
三是积极稳步推进高校校内后勤服务市场开放
安徽省教育厅和高校始终围绕“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目标积极探索,把稳步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充分利用社会优质服务资源,作为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重点,坚定不移的向前推进。10年来,我省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开放,经历了一个认识上不断深化,实践探索上不断改进完善的过程。从初期的社会企业纷纷“抢滩”,少数学校或习惯于旧格局、旧模式,对改革有抵触,或盲目引进,以包代管;到总结经验,反思得失,重新调整;再到后来的完善提高、进入良性发展。经过市场洗礼和优胜劣汰,一批进入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的社会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涌现出合肥黄山大厦、安徽中快等众多连锁经营的优质社会企业。同时,一些后勤实力较强的高校按照改革的要求,一方面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建立竞争机制,另一方面,注重培育打造校内后勤实体,使之做大做强,成为优质后勤资源。皖南医学院等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和改革要求,将后勤服务实体注册为独立企业法人,融入社会服务业,校内所有后勤事务,全部引入社会企业承担,做到了不办后勤、管后勤,实现了后勤服务的完全社会化。
到目前为止,在全省高校370个学生食堂中,由学校后勤自营131个,占35%;社会企业经营239个,占65%。在全省高校的1370幢学生公寓楼中,有223幢学生公寓楼为社会企业托管,占17%。此外,许多高校还在绿化、保洁、超市、维修服务等方面引入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能力的社会企业进行托管服务。全省80%以上的高校不同程度地开放了后勤服务市场。
几年来,稳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的实践,彻底改变了安徽高校原有的后勤服务格局:一大批优质社会企业进入学校后勤市场,打破了学校后勤封闭运行、垄断经营的局面,初步实现了区域内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管体系和竞争机制的逐步建立,初步形成了后勤服务市场规范有序、良性竞争的良好局面。
开放学校后勤服务市场,形成全新的后勤服务格局,带来的是学校后勤服务意识、服务质量、服务标准的空前提高,广大学生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服务。
目前,开放学校后勤服务市场,进一步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成为安徽高校的普遍共识,并且呈现出形式多样,积极稳妥,加快推进的态势。
四是组织开展纪念安徽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周年系列活动
2009年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周年。为总结十年来我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与管理的经验,全面系统地展示安徽高校后勤建设与发展的成就和高校后勤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凝聚力量,坚定信心,后勤协会组织开展了纪念安徽省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周年系列活动,即围绕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成就,编印一本画册,制作一部电视专题片,编辑出版一本经验交流和研究的论文集,(省教育厅)表彰一批高校后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组织筹办一台展现高校后勤战线风貌、名为《高校后勤颂歌》的文艺晚会(简称“五个一工程”)。
“五个一工程”活动的成功举办,产生了重要的积极影响,对全体高校后勤工作者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更加坚定了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办师生满意后勤的决心和信心。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后勤管理职能的转变
安徽省高校后勤协会成立以来,始终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坚持办会宗旨和行业自律,克服各种困难,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单位积极开展行业交流、协作等活动,成效显著,得到了省教育厅、省民政厅和广大会员单位的充分肯定和信任。
两年多来,省教育厅及有关部门先后将组织高校学生食堂检查,民办高校学生食堂工作调研,高校学生食堂管理人员与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省级骨干培训、高校兴建学生食堂设计方案评审等工作交给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和省高校后勤协会承办。
2009年8月,省委教育工委发文,明确“将高校、中专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组织实施职责交给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这些转变来之不易,一方面,它使协会的工作更加充实,富有成效;另一方面也使教育行政部门逐步从高校后勤管理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政府高校后勤管理职能转变在安徽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
安徽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一直得到教育部领导,特别是朱宝铜处长的关心、鼓励和指导,兄弟省市的许多成功经验不断给我们以鼓舞和借鉴。几年来,我们虽然开展了一些工作,但还很初步,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解决,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突出存在着,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极大地鼓舞了我们深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努力,主动应对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把安徽高校后勤协会各方面工作进一步开展起来,为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更大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