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政法司 黄兴胜
前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
•2008年12月18日,在中共中央举行的纪念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全面回顾了3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走过的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前进方向。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世纪之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义务教育基本普及。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受教育权是重要的人权,依法得到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教育公平成为教育政策和制度设计重要的价值取向,是国家的教育基本公共政策。
•200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3.32%。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刘延东同志在2009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
•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造就了中国教育的繁荣发展,当代中国的教育也为国家的改革开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并已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进程之中。
•中国已经从人口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30年的实践历程,教育事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就是探索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周济部长总结20年教育改革发展成就
• 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成就归结起来可以用“两个跨越”、“一个突破”、“一个重大步伐”和“一个确立”来概括。
•“两个跨越”,一个是实现了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一个是高等教育进入到大众化发展阶段。
•“一个突破”,就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大规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一个重大步伐”,就是实现教育公平迈出了重大步伐
•“一个确立”,就是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 。
高等教育取得历史性成就
•1、高等教育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历史性跨越。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
•2、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成就。
•体现在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教育教学制度、后勤社会化等方面。
•3、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取得重大进展。
2007年我国教育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教育发展情况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了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
•1998到2000年底,通过共建、调整、合作、合并以及协作等形式,全国共有556所高校合并为232所。有509所高校进行了管理体制的划转,其中由这样划转地方管理的360所,部委之间划转的99所。
高校隶属关系的变化
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
•2003年《中外合作办学条例》颁布。
•2003年教育部发布8号文件。
•2008年《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颁布。
•办学体制形成了政府举办为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出现一些新的办学形式,如独立学院、中外合作办学、网络教育等。
2007年民办高等教育情况
高考制度改革历程
•1985年开始标准化考试实验。
•1985年10月进行高中毕业会考和保送生制度。
•1993年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基础上的高考科目“3+2”方案。
•1999年实现“3 +X”改革实验。
•2003年22所高校自主招生。2006年扩大到57所。
•2004年部分科目地方自主命题。
•2007年高中新课改试点省市实行高考综合改革。
人才培养和科技贡献
•15岁以上人口和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8.5年。有高等教育学历的从业人数超过7000万。
•据统计,2005年全国有各类人才7390.3万人,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3543.5万。
•到2007年为止,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457项,占总数的52.4%;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130项,占总数的35.9%;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775项,占总数的29.4%。
•二、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形势和主要任务
(一)新形势
•当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迈进。
•教育事业也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
•中国已经从人口大国发展成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高等教育进入了提高质量的新阶段
•2006年5月10日,国务院召开第135次常务会议。会议作出了“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把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要决策。
•2007年国务院转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十一五”期间三大任务:普及和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1998—2005年高校扩招情况
1998—2005年教育经费情况
高等教育经费比较
(二)新目标
•党的十七大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目标:
•在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中指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强调要做到学有所教。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
• ——2007年08月31日,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三)国际形势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发表的就任总统后首度国情咨文指出,俄罗斯需要在科学、教育和艺术领域占据世界领先位置,在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进入创新前沿地带。
•美国总统奥巴马认为,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竞争优势始于为美国劳动者进行投资,为每一个美国人提供从其出生到长大成人一直接受世界一流教育的机会。
•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2007—2012年战略规划》
•欧盟实施2007——2013年教育行动计划。
•法国镇定了未来15年教育改革与发展纲领。
•2008年日本通过《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四)存在的问题
•1、教育服务于现代化建设的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增强。创新型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强烈需求。
•2006年7月29日,钱学森对温家宝总理讲:
•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二是,教育质量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 。
•东部高校与中西部高校生均办学经费差距过大。
•缺少大师级任务和教育家。
•三是,高等学校办学缺乏特色。过于追求大而全。
•四是,教育投入不足问题。高校欠债问题。
(五)未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
•当前,教育部正在抓紧起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
•温家宝总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关于高等教育问题。从长远看,我们不仅要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满足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把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高等学校改革和发展归根结底到底是多出拔尖人才、一流人才、创新人才。
•高校办得好坏,不在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加强高水平大学建设,建成若干国际一流大学。
•温家宝总理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继续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引导高等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适应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六)工作重点
•一是,质量。
•继续稳定招生规模;
•规划和启动新一轮教学评估工作;
•全面实施“211工程”三期建设,启动“985工程”三期建设;
•优化结构,引导学校办学特色。
•二是,公平。
•加大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力度。
• 继续实行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政策。
•继续完善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三是,投入。加大财政投入比例。
•四是,改革。继续完善管理体制;推进政事分开,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妥善解决高校行政化问题。
三、建立完善与现代大学制度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
•后勤社会化是国家一以贯之的政策。
•改革开放高校后勤改革取得巨大成绩。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学校所在的党政领导机关要把解决好这个问题的责任担当起来。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
•1999年《中共中央公务员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加大学校后勤改革力度,逐步剥离学校后勤系统,推动后勤工作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发展教育产业。
•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刘延东同志在2009年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上将“要高度重视维护教育系统稳定和谐工作”作为2009年四大重点工作之一。
•一要注重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切实做好招生、资助、食堂等工作。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帮助教师解决实际困难。
•三要加强校园建设,开展以平安、健康、文明、和谐为内容的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完善安全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系,做好火灾、饮水安全、食品卫生、传染疾病、建筑设施安全等方面的隐患排查,防范和消除引发群体性事件、公共安全问题的风险。
周济部长在年度会上强调
•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后勤保障体系,办好高校学生食堂。深入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
•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一要建立和完善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抓好安全管理。
•二要加强排查和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积极有效应对社会思想多元化、互联网普及、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校园安全形势复杂化等多种安全隐患,做到形势判断准、工作部署早、落实抓得快。
•三要加强综合防控体系和应急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及时妥善处置各类突发群体性事件和不稳定隐患,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稳定,为全社会的和谐稳定继续作出贡献。
•从当前我国高校的实际情况看,问题突出、影响大且发生频率高的突发公共事件主要集中在:
•招生与就业;
•群体性行动;
•心理疾患;
•校园安全与事故;
•师德与学风等方面。
(一)全力做好高校安全管理工作
•完善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体制机制,加强应急组织、队伍、平台和能力建设,提高各类突发事件预警、防范和处置能力。
•全面落实安全稳定责任制,认真排查和整改薄弱环节。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
•加大净化网络工作力度,深入推进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环境。
•《突发事件应对法》将突发事件分为: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
•1、加强校园、学生公寓等管理,完善校园治安保卫制度
•《高等学校内部保卫工作规定(试行)》
•高校内部保卫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的领导管理体制。
恐怖事件
•2004年9月1日上午,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闯入俄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将1000多名参加开学典礼的师生和家长劫为人质。3日下午,在恐怖分子向外逃的人质开枪后,俄特种部队随即展开行动,解救了大部分人质,但仍有300多人在这场人质事件中丧生,700多人受伤。
危害公共安全犯罪
•2003年2月25日中午十一时四十五分和下午一点半左右,北京两所名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餐厅内相继发生爆炸事件。北京大学校园内农园餐厅一层发生爆炸。清华大学爆炸地点位于校内“荷园”教工餐厅 。造成9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身体伤害;清华大学荷园教工餐厅和北京大学农园食堂的部分建筑被炸毁,造成财产损失人民币22万余元。
•2003年4月2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清华、北大爆炸案作出一审判决。
故意杀人案件
•马家爵杀人案。
•2004年2月23日,云南省某大学校园发生特大刑事案件。马家爵杀死4名大学生。
•2008年10月28日,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程春明在课堂上被冲进来的一名大四男生砍死 。
•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州弗吉尼亚工学院16日上午发生枪击事件,包括凶手在内的33人死亡,20多人受伤 。
盗窃案件
•2008年10月9日,小偷一夜之间“洗遍”了位于广州大学城的华南师大3栋学生宿舍楼,共计16个寝室同时被盗,失窃财物包括笔记本电脑、手机、现金等。
•2008年5月,先后有东南大学等7所大学数十间学生宿舍被盗,盗贼无一例外都是通过翻爬窗户进入学生宿舍内实施盗窃,笔记本电脑、MP3、手机等贵重物品成了盗贼的最大目标。47名学生遭受经济损失,窃得笔记本电脑共计33台、手机共计15部、 MP3机1部等物品,价值十几万元。
内保主要制度建设
•门卫、值班、巡逻、守护制度;
•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等重点部门和部位的保卫制度;
•易燃、易爆、剧毒、发射源等危险物品的管理、使用制度;
•学生宿舍、教学区、运动场等公共场所及校内文化、商业、服务网点的治安管理制度;
•电梯、锅炉等安全技术防范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和更新制度;
•校园交通安全制度。
•外籍教师、留学生的安全保卫和管理制度。
•其他保卫制度
加强校园及周边地区综合治理工作
•认真落实综合治理有关要求。
•2000年7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等部门关于深化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0]52号)规定,学校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依靠学校广大师生员工,保持良好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维护学校稳定,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治安防范工作
•2005年6月公安部发布了《公安机关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八条措施》规定:
•一是对发生在校园及周边,侵害师生人身、财产权利的刑事和治安案件,实行专案专人责任制。
•二是在校园周边治安复杂地区设立治安岗亭,有针对性地开展治安巡逻,强化治安管理。
•三是根据需要向学校、幼儿园派驻保安员,负责维护校园安全。
•八是对寄宿制的学校、幼儿园,每半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监督检查。
2、加强消防制度建设,预防火灾发生
•2001年公安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法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上海商学院火灾案
2008年11月14日早上6点10分左右,位于上海市中山西路的上海商学院六楼一间女生宿舍失火,四名大三女生被突然发生的火灾逼到了阳台上。在坚持一到两分钟后先后坠落,四人均当场死亡。
3、加强食品等安全管理,
预防公共卫生事件
•据统计,2006年1—5月,全国共发生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938起,占同期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报告起数的71.22%。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流行事件为主。
•海南大学霍乱事件。自2008年10月29日开始,海南大学有部分学生出现了腹泻症状。据海南省卫生厅通报的数字,2008年11月2日上午,海南大学发现霍乱确诊病例7例,疑似病例1例。
•2002年教育部卫生部《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
•学校应建立主管校长负责制,并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卫生管理人员。
•2005年卫生部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学校食品卫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加强对承包食堂的监督与管理。将之纳入学校工作职责;严格承包食堂的准入制度和承包者资质,明确双方职责。
(二)加强教育,提高意识
•1、认真做好安全教育。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条 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
•《消防法》第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消防意识。教育、劳动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培训内容。
•2.切实加强法制教育
•《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五个五年规划》规定:深入系统地在教育部门和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各级各类学校校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能力和自觉性
•3、大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对心理危机的干预和预防缺失,是当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2005年12月12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称,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和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报告称,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32.0%,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0-25.4%。
•有关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因精神疾病而退学的人数占退学总人数的54.4%。
•在国外,每1000名大学生就有一名专职心理辅导员,而在国内,每5000名大学生一名心理辅导员的水平都未达到。
•目前全国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尚不足3000人。全国1000多所大专院校,只有30%建立了心理咨询机构,每所学校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员往往只有几名,远远满足不了需要。
(三)加强学生、教职工合法权益保护
•1、依法加强学生管理
•2、加强学生卫生、生活关照、就学资助和保险工作
•3、依法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依法与聘用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完善校内教职工人事劳动争议调解制度和教师申诉制度。
(四)建立安全事故的预警机制
•1、建立防控工作体系
•建立一套科学完整、长期有效的学校安全事故预警防控机制是保证在事件发生后处变不惊、从容应对的根本保障。
•比如:中国人民大学建立了一个舆情电话调查系统,一旦有国内国际重大事件发生,学校辅导员或者相关舆情收集人员会通过电话来调查学生的反应和下一步将要采取的行动。
2.制定突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体系。
•教育部按照《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要求,制订了《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于2005年1月26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教育系统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除了包括国务院统一要求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框架外,还根据教育系统的特点,补充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和考试安全应急预案,形成了六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体系。
3.构建学生心理预警机制
•要积极做好心理问题高危人群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特别注意防止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自杀或伤害他人事件发生,做到心理问题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针对随时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监测学生群体平时的心理行为变化规律,并预测紧急事件发生时可能出现的个体、群体的心理行为,提前决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针对重点对象,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要做好新生、应届毕业生、家庭贫困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失恋学生、违纪学生、言行异常学生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帮助他们化解心理压力,克服心理障碍。
(五)依法做好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
•1、立即向主管领导和学校主管部门报告,应当立即组织本单位应急救援队伍和工作人员营救受害人员,疏散、撤离、安置受到威胁的人员。
•2、在发生地震、洪水、泥石流、台风等自然灾害和重大治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时,学校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转移、疏散学生,或者采取其他必要防护措施,保障学校安全和师生人身财产安全。
•3、在发生火灾、食物中毒、重大治安等突发安全事故以及自然灾害时,学校应当启动应急预案,控制危险源,标明危险区域,封锁危险场所,并采取其他防止危害扩大的必要措施,及时组织教职工参与抢险、救助和防护,保障学生身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
•4、在发生刑事犯罪或者治安案件,要及时报警,并保护现场。事态严重的,要强制隔离使用器械相互对抗或者以暴力行为参与冲突的当事人,妥善解决现场纠纷和争端,控制事态发展。
•5、严格履行报告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