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课题组 皮光纯
《坚持科学发展观 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一书,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盛裕良副校长主编,2008年12月28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举行首发式。本书总结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的实践创新成果与理论创新成果,是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全国高校后勤改革者们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课题策划与立项背景
1、2007年3月30日,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座谈会在重庆召开,会议期间进行了广泛热烈的讨论,盛校长也作了精彩发言,大家对05年出版的、由盛校长主编的《21世纪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构想》一书给予高度评价,一致认为应当在此基础上继续研究下去,对于如何构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需要进行深度设计,描绘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更加清晰的实施蓝图,以便更好地指导全国高校后勤改革实践。
2、2007年4月10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召开课题筹备会议,教育部朱宝铜处长参加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课题组,确定了课题组顾问、成员组成和执笔人,并对研究任务进行了分工,决定先干起来;与此同时,向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申报立项研究课题,初步确定研究报告正式出版,全书大约16—20万字。当时,党的十七大尚未召开,但大家预测“科学发展观”肯定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因此确定了申报课题的名称。
3、2007年5月30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发布37号文件,下达《研究课题》的通知,盛校长为课题组长,朱宝铜处长为副组长,教育部韩进司长、上海市教委杨奇伟副秘书长、汤传明书记、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李英华主任担任顾问,课题组成员共20人,本课题共设立七个子课题,一是改革“理论研究”,二是改革“实证研究”,三是“配套政策”研究,四是“市场机制”研究,五是“学校责任”研究,六是市场“规范与自律”研究,七是多方“合力监管”研究。
二、调查研究与撰写过程
1、根据课题任务分工,各子课题负责人撰写初稿。2007年4月会议后,又开了两次课题组成员会议,讨论、确定了各子课题的提纲,决定10月1日前必须交稿,每个子课题内容控制2—3万字。各章执笔人见书后附记。
2、分工负责,组织调查研究。一是上海市范围内的调查研究,二是其它省市区的调查研究。列出调查提纲,分头负责。对不同层次、类型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进展、存在问题及分歧争议,分别进行深入调查与归纳分析;特别注意调查社会企业在高校后勤市场的不同表现,因为这方面认识差异大,分歧较多,获得了许多很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同时也发现了一批典型案例与社会优质资源。
3、多次召开会议,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一是邀请部分高校院校长、教育主管部门会议(共三次),主要听取校级领导、教育厅处长们的意见。二是邀请改革成效显著的高校院校长、处长为主的会议,主要听取改革前沿院校的领导与甲方的意见。三是邀请改革前沿院校后勤集团总经理为主的会议,主要听取乙方意见。
4、在获取大量新资料、新信息基础上,执笔人认真修改。决定2008年10月1日前,各子课题负责人必须交出修改稿。
5、“课题研究报告”的统稿、定稿。2008年10月1日后,由盛裕良、晏开利、卜中和、王立慷、皮光纯等进行统稿,同时增加了许多案例。课题组主要成员就书稿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由盛裕良、晏开利二同志审定。
三、课题研究的体会与启示
1、这本书的成功出版,的确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可以说,缺少任何一方的支持,这本书都很难出得来,或者说不可能如此高质量的、非常顺利的出版。这本书的出版,是“政府主导作用”的结果,教育部领导非常关心,教育部发展规划司、财务司给予了大力支持,杨部长助理出席了首发式,朱宝铜处长参加了所有会议并作多次讲话,特别是前教育部长、现副委员长陈致立同志为本书书写序言,更是体现了政府领导对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注和支持。这本书的出版,是上海外国语大学领导、盛裕良副校长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的结果,学校在配套经费上给予大力支持;后勤甲、乙双方,从始至终、齐心协力,给予全力支持。这本书的出版,又是上海市教委、教科所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国许多高校后勤领导支持的结果;许多院校长、处长、老总,都提出了许许多多宝贵意见,许多社会企业老总都非常配合支持,提供许多宝贵资料,发表许多很有价值的意见。
2、这本书总结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的许多理论成果、成功经验、典型案例。有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非常成功,有的理论研究很有见地,但限于篇幅只能节选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有的高校后勤改革文件很有推广价值,保持“原汁原味”,可供其它高校领导直接参考。课题组通过调查研究,获得许多最新成果,许多高校后勤同行都热情接待,把成功经验、深刻体会、真知灼见毫无保留的和盘托出。还有许多未见面的后勤朋友,通过电话交谈、电子邮件,提供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3、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研究,的确非常重要。从一定程度上讲,这本书代表了来自高校后勤行业内部的改革愿望、改革呼声。理论研究两大任务,一是来自实践,指导实践,说服群众,消除认识误区,减少思想阻力,增加改革动力;理论上说不清楚,更谈不上说服群众,思想阻力当然很大。二是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取得政府支持;如果政府领导接受了正确的理论观点,就能转化为政策文件,对改革发挥全局性推动作用;如果理论上说不清楚,就不可能说服领导,政策文件也就出不来。
4、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研究,如何提高水平,如何多出高质量成果?一要充分调动改革者、研究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有的既要与市场经济接轨,又要与计划经济接轨;有的应当争取成为政府主管部门的立项课题或者重点课题,有的理论成果需要公开发表,有的应当争取在核心期刊发表。二是有的重大课题,单靠一人、一校力量显得不足,要有领军人物组织安排,整合多方面力量和资源,有的要组织联合攻关。
四、当前要研究的问题
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正在形成,但远未成功,许多理论问题、实践问题摆在面前,研究工作可谓任重而道远。
1、高校后勤“公益性”与“市场化”的关系的研究
2、高校后勤成本控制与效益评价的研究
3、高校后勤行业标准化建设的研究
4、高校后勤发展规划与后勤实体定位及前途出路的研究
5、高校后勤实体的法律地位与甲、乙方关系的研究
6、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时代要求
7、高校后勤意外事故的处理与防范的研究
8、高校后勤行业如何提高“市场化”建设水平的研究
9、高校后勤实体如何提高“企业化”、“专业化”水平的研究
10、高校后勤如何创建“节约型”校园的研究
11、高校后勤“用人方式”的多种选择与效果评价
12、高校后勤多种体制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效果评价
13、高校后勤服务税收政策的国内外比较分析
14、高校后勤行业如何结合具体实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5、高校后勤行业“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