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庞大的队伍,一个人员臃肿的部门,几年时间柳暗花明,走入一片属于自己管理的新天地。这是发生在海南大学后勤集团教学区物业管理中心的典型案例。
“教学区以前员工思想涣散,纪律不强、布置的任务落实不力,工作中大家各自管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谁也不管闲事,合群不合力等现象很突出。”2、5号教学楼项目管理负责人吴克用滔滔不绝地跟笔者谈起项目管理改革的故事来。
而今,短短几年间,教学区不仅是人员岗位有了改变,而且在员工思想、服务理念等方面有了深刻的变化,甩掉“合群不合力”的帽子,内部形成高度的凝聚力与民主气氛。
随着学校的发展,楼宇在逐年增加,员工还是这些员工,为什么变化如此大?分管教学楼的副总经理李海清深有感触地说,只能向管理要效益。
时间回溯到2010年,集团领导在调研时发现教学楼的管理员只负责教室的开关门、楼宇值班和报修,卫生工负责楼宇的清洁和绿化,一栋楼往往要配备管理员和卫生工有20多人,人力资源配置出现很大浪费,可见在管理上存在着集团人员多、经济负担重、工作量轻等许多问题。走出困境,必须从管理改革入手。于是集团首次提出将5号教学楼作为项目管理的试点单位,迈出了规范管理的第一步。
改革之初并非一帆风顺。为解决富余人员的老大难问题,项目组负责人顶着巨大的压力推进改革进程,按照集团改革路线图对一些庸、懒、散的员工进行分流。
“我们当时召开员工大会,讲清改革的意图,并根据岗位设置贴出项目岗位表,让每一位自主选择是留下还是离开。当时有大部分员工积极主动报名,也有些员工心里产生不少怨气,甚至个别员工还跟我杠上了,但改革肯定是要啃硬骨头的,这就要求我要鼓起勇气,把握方向,向前推进。于是5号教学楼一鼓作气减掉4个管理员编制,并相应制订一系列工作服务标准对员工工作进行规范。”2号、5号教学楼项目管理负责人吴克用在讲述了自己改革的亲身经历。
后来,笔者从项目管理交流会上教学区物业管理中心经验介绍材料中了解到,教学区物业管理中心实行项目管理后总共减掉18个管理员编制,每年为集团减少人头费约70多万元。
如今,实行项目管理后,楼管员和卫生工两个岗位合二为一,每个员工除了负责日常保洁、绿化的同时,还要负责教室的开关门、公共照明、课桌椅和消防器材等设施设备的检查、报修等,做到每一位员工服务工作“双肩挑”,实现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规范管理的过程中,教学区物业管理中心还注重从小事做起。针对教室电源开关多等现象,项目组人员制作开关控制标识,明确标明照明、风扇等各个设备的位置,方便师生开与关,在一定程度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有不少老师喜欢喝茶,茶叶就经常倒进下水道导致管道堵塞。于是管理人员经过思考,就发明一个水桶加篮筐的分离装置,有效地将茶叶和水分离掉。为方便师生上课,他们在教室讲台处安装了小物件箱用于盛装粉笔、黑板擦等教学用具,在教学楼入口出设立了楼层导示图等。每天从教务处网站中了解各楼教室使用情况并公布给学生自习。对于马大哈的学生在上课时落下的各种物品,工作人员在打扫教室卫生时捡到后详细地登记在失物招领登记本上,并公布在值班室门口的小黑板上,方便学生领取。清洗卫生间时,卫生工在门口立起一块温馨提示的牌子,避免师生如厕时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规范的管理背后往往都有一个严格的考核机制。过去,教学区的工作人员考核采取大锅饭,员工干好干坏、干多干少考核结果相差不大。究其产生原因,可能是管理制度的不健全,或者是某些领导为了平衡做好人。
现在,教学区强调实施项目团队齐治共管,打破了过去大锅饭做法,先后制订了《教学楼绩效考核管理办法》,通过中心月检,项目组日检,员工自检三级检查网络,让项目组的员工既有压力,更有动力,形成了你追我赶、奋勇争先的工作局面
管理规范到了位,犹如堵塞的管道通水了,中心内部顿时充满活力。在日常工作中,大家认领了某一项任务后,不再分楼管是楼管、清洁工是清洁工,而大家都是这项任务的成员,齐心协力去把它完成,做到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为了强化队伍建设,教学区还通过开展技能比武、岗前学习培训来提高员工的 能,从面提高物业服务质量,工作效率比以前有较大的提高。
项目责任人还掌握课时规律,灵活调整员工的作业时间。比如每周二下午课程很少,组织大家集中精力做好教室内卫生。而且还根据每一位人员的优缺点、工作量等进行“量体裁衣”,激发他们干事热情,提高服务师生的能力。每月还通过工作例会将考核结果拿出来晒一晒、比一比,让工作干得多干得好的人员的开开心、露露脸,让落后的出出汗、红红脸。员工收入从业绩中体现,从执行的情况来看,员工收入比以前略有提升。
尝到管理的甜头,他们的管理改革力度更大了,创新步伐加快了。这一创新的管理模式,也被推广到其他教学楼等楼宇等进行项目管理。项目责任人采取公开竞岗,在集团中优中选优,选出一批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员工来担任。
如今,教学楼的各项服务指标在集团质量办公室满意度测评中均超过85%的质量目标。走在楼宇间,干净整洁的教学环境也得到不少师生的认可及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