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 夜色如墨,工作人员按时醒来
。。看着他们从睁开惺忪双眼到麻利洗漱,你能明显感觉到生物钟的强大作用,而这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的无形时钟。那一刻,若你看到,若你想到,是否会懂得感恩他们的辛苦。
住宿条件有些简陋,十几个人一间的宿舍由于我们的进入更显得拥挤。只用了10分钟的时间,他们便整理完毕,匆匆向食堂后厨跑去。有些员工不住学校宿舍,早晨起得就更早,辛苦可想而知。
街道上的路灯照着他们去往食堂后厨的路,初冬的风刮得脸疼。平日里这个时间还在熟睡的采访小组成员们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追着他们的脚步一路快行。
4:40 进入食堂的第一步是换装和消毒
。。工作人员在食堂更衣间迅速走进走出,完成整个换装和消毒流程,各自上岗,开始分工明确的忙碌。
装着蔬菜的青岛市菜篮子卡车也来了,员工们扛着一袋一袋新鲜的蔬菜进了储存间。食堂经理认真核对每一种蔬菜的份量和质量。
。。与此同时,在厨房里,工作人员将面粉磨匀,把前一天晚上调制好的包子、馅饼的馅料从保鲜室取出。
。。一切准备就绪。
4:50 真正的忙碌开始了
。。每天的早餐有三十多个品种,除了包子和馅饼的馅料是要前一天做好放进保鲜室存放之外,剩下的材料都需要早上准备。和面、包包子、搓麻花、炸米糕、油炸馒头、煎鸡蛋……工作琐碎却有条不紊地进行。
。动作认真,排列整齐。
5:20 忙碌的第二波开始
。。十几盘面点做好后,工作人员一溜儿小跑将其放进蒸箱,动作麻利娴熟。
。。此时,蔬菜基本完成入库。部分工作人员随即转战阵地,开始准备午餐的原料。切菜、洗菜,小小的案板上,菜刀急速地飞舞着。
。。剩余工作人员,则分成两批。一批负责麻花、油条、馅饼、煎蛋等的制作。
工作间隙,我们采访了食堂经理。她一边熟练地做着火烧一边向我们介绍食堂情况:第三食堂是整个海大早餐品种最丰富的食堂,早餐品种多达32种,有炸糕、馅饼等东区北区吃不到的品种。
食堂员工们每天从四点半开始忙活,一直到晚上八点才结束,第二天照旧。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想尽办法丰富食堂品种,不断地创新花样菜品,没有条件到外面学习,就在网上搜索新式菜品。
食堂经理朴实的语言,真诚的态度,尽显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
另一批工作人员开始制作需要精细加工的面食。
。。最后一批餐具也已清洗消毒完毕,工作人员正将其整理好准备放入食堂前厅的橱柜里。
5:50 出炉
。。热腾腾的包子、特色馒头等面点出炉。
。。早点被摆上台面,等待着早起的海大师生。
6:00 准备就绪,只待师生来
。。陆陆续续,30多种早品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几位采访的社员在享用热腾腾的早餐时,刚才还在后厨忙碌的工作人员已经在售饭窗口站好,等待着为师生们服务了。
学生们也陆续来到了食堂,吃上了新鲜的早餐,可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细节,工作人员们还没吃呢。由于时间关系,他们并不能围坐在一起吃早餐,只能轮流着在学生不多时在桌子底下偷偷吃早餐,为我们准备丰盛早餐的人只能匆匆吃早餐,有些心酸。
在这里,我们只想说,多理解一下学校的后勤人员们,不只是食堂的叔叔阿姨们。
采访后记
来接我们的莫师傅是一个高瘦的年轻女子,开朗健谈。据莫师傅介绍,食堂工作人员的收入不高,简陋的住宿环境、高强度的工作量更是令很多年轻一辈的人望而却步,食堂实际上长时间处于人手短缺的状态。面对同学们关于食堂饭菜不好吃,花样品种少的抱怨,他们其实也很无奈,人手不足让他们有心无力。
他们大都文化水平不高,有的年龄和我们父辈一般大,或许不懂什么是985、211,但在他们眼里,我们就是所谓的“大学生”,所谓的国家“有用人才”。很多时候,他们是用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助力我们的饮食。
后勤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需要很多人员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的理解。两个小时的采访让我们理解了后勤人员的辛苦和无奈,也让我们更加懂得了珍惜和感恩。
如果你爱着海大食堂,那么请珍惜她!
如果你不爱海大食堂,那么请走近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