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要闻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沪召开

作者:日期:2013-10-14来源:

 
9月23日下午,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召开。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程天权、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王富、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上海市教卫党委副秘书长曹荣瑞、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常务副会长张柳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以及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等3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席陈一兵主持。
上海市教卫党委副秘书长曹荣瑞首先致欢迎词,他代表上海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和市教委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谈到,近年来上海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他衷心希望各位领导及专家能对上海教育后勤事业的改革发展提出宝贵意见。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张安胜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上海交通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认为后勤工作是高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为学校减轻负担、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同时,也对学校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在后勤领域从单向改革到双向改革,从增量改革到存量改革,从即时性改革到建立长效机制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包括投入分配机制、产权归属、人事编制等,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此次会议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好契机。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专家委员会主席王富提出了坚定不移深化学校后勤改革的若干思考。他认为,当前应认清学校后勤改革面临的新形势,既要明确学校后勤改革往哪里走,解决好方向问题,又要明确改革的步子怎么走,解决好行动问题。要将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服务对象的可承受度结合起来。在此过程中,协会应做到定位准确、导向正确、责任明确。专家委员会应当把实践中的难题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为后勤事业发展提供素材,力求出成果、出理论、出人才,将专家委员会建设成为中国教育后勤协会改革、发展和创新的智库。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秘书长黎玖高汇报了协会成立以来秘书处的主要工作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要点。自协会正式成立以来,秘书处在办理协会登记备案手续、整理会议文件资料等事宜的同时,积极着手起草协会的管理和运行规则,开展分支机构组建工作,调整完善期刊网站,加强对外宣传与信息工作。在此基础上,明确了秘书处各部门的任务与分工,探索新的用人机制。秘书处将以协会转型为契机,加快建章立制步伐,逐步完善组织机构建设与管理,启动行业标准规范制订工作,更好地履行秘书处职责。
上海市后勤协会张世民会长介绍了上海教育后勤工作的经验做法。
在随后的会议讨论阶段,与会专家热烈发言,对协会的建设和发展进言献策。他们针对专家委员会的职责定位、工作任务、工作重心、分工配合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协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同时,对秘书处提交讨论的《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工作会议和议事规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中肯的修改建议。
中国教育后勤协会会长程天权在听取专家们的交流后发表讲话,他首先感谢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高校后勤领域的关注,在教育后勤协会成立的新形势下,协会的发展更离不开专家们的指导。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成立是按照十八大要求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一个尝试,应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实现“破与立”的结合,既要在原则问题上达成共识,又要结合学校实际,在一些单位和地区先行先试,不断提高教育后勤管理水平。他希望专家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协会工作,加强对教育后勤领域趋势性、规律性问题的探讨,围绕教育后勤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开展课题研究,为教育后勤事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制度保证。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做总结发言,他在充分肯定本次会议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协会发展方向的建议,即要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完善思路设计,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等方法将协会建设成国内一流协会。为此,协会要围绕建设新型高效后勤保障体系的理念开展各项工作,同时要将企业的力量充分应用到改革过程中,给予企业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发挥企业优势,调动多种主体助力教育后勤改革事业。
 此次会议得到了上海市教委、上海交通大学等方面的大力支持。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对于保证和推动中国教育后勤协会的健康建设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Warning: Unknown: write failed: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28) in Unknown on line 0

Warning: Unknown: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files).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save_path is correct ()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