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日下午五点刚过,常州大学的食堂内人声鼎沸,一品香锅盖面、风味砂锅等窗口前,下课的学生们排起了长龙。
大二女生王倩点了一份冬瓜炒肉、一份土豆炖鸡、一碗鸡蛋汤,加上米饭总共5块钱。“在食堂,5块一顿绝对管够了,好些女生还吃不完。”她边吃边调侃道:涨价潮真被“关”在了学校外头。
记者从卖饭窗口了解到,这里的菜价的确雷打不动,菜单上至今能看到各种“平民菜”,素鸡、白菜、麻辣豆腐都是0.5元一份。
“种类比从前丰富多了!什么都有。”大三男生吴文斌买了一份4元的鸭血粉丝,津津有味地吃着。吴文斌说,以前校园周边的各类夫妻小店和流动小摊里挤满了学生,现在学校也有小吃窗口,价格不到外面的一半,味道却不差,出去“觅食”的同学越来越少。
转入食堂后台的操作间,记者看到,工作现场一目了然,井然有序。物料全部分类分库存放,容器整齐划一,标签明确,库存最高、最低警戒线也均有醒目标注。
正是精细化的管理模式,降低了常州大学食堂的运转费用。当日,在常州召开的全省高校学生食堂规范化管理推进会上,省教育厅向全省100多所大学推广了常州大学学生食堂精细化管理经验,敦促全省高校“擦亮”公益牌,在菜篮子越来越重的情况下,确保学生食堂饭菜价格不涨、质量不降,确保食品安全。
新华日报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