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表示,自杀是导致全球15岁至44岁年龄的人死亡的三大主要原因之一。每天平均有近3000人自杀死亡。而且,每一个自杀身亡者可能对应着20个或更多的自杀未遂者。与自杀密切相关的精神障碍已成为严重而又耗资巨大的全球性卫生问题,也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由精神障碍导致的自杀问题也已成为高校心理卫生工作所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为此,在2011年10月10日第20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到来之际,西南民族大学新校区后勤集团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中心为在校学生举办了一场主题为“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的精神卫生科普讲座,由集团食品安全与卫生防疫中心陈君程老师担任主讲。
陈老师在讲座中谈到,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高等教育事业也在美好的社会大环境中蓬勃发展。然而,大学生们也在学习生活和社会体验中经历着各种快节奏和激烈竞争,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心理冲击和压力。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逐步增加,自杀问题突出,学生寻求心理帮助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因重性精神障碍有可能导致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损害,甚至发生危害自身和社会安全的行为,社会对精神障碍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因此,解决精神卫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障碍应该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陈老师通过临床案例和大量的数据,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对自杀、精神分裂症、躁狂障碍、抑郁障碍、双相障碍、心境恶劣、焦虑障碍和癔症等精神障碍的危害、病因、发病机制、流行病学、疾病负担、临床表现、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和预防方法进行了一一讲解,并重点讲解和分析了自杀、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和急性焦虑发作、广泛性焦虑、恐惧障碍、强迫障碍以及多重人格障碍、转换性障碍和流行性癔症的早期表现、典型症状和防治方法。
陈老师在讲座最后指出,大学生处在青春期后期,要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紧张的测验、考试、恋爱及毕业就业等问题,其身心处在一个不稳定的发展阶段,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是严重的精神障碍。因此,大学生应该通过健康教育,学会增强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正确对待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迷惘,逐步适应,以保持积极饱满的情绪,精神焕发地完成艰巨的学业。此外,大学生们在校内居住,过着集体生活,不但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同时也要关心同学的心理健康,相互帮助,及时发现一些精神障碍的早期症状,及时求助于心理门诊或精神专科,将各种精神障碍消灭在萌芽状态,并不断增强各自的身心健康水平。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下来与陈老师交流、咨询,并拷贝课件,希望今后能多举办一些有关精神卫生问题的讲座,多为学生提供一些解决心理问题的渠道和方法,让当代大学生真正成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