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新闻

上外召开纪念后勤改革十周年座谈会

作者:缪迅 刘蕾日期:2010-09-17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

 

 

 

 

      9月15日下午,上海外国语大学在上外迎宾馆多功能会议厅召开纪念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周年座谈会,总结交流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取得的成果和经验,就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后勤改革、继续开拓创新,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提出新思路、作出新谋划。
上海市教委副秘书长杨奇伟,上外校长曹德明,常务副校长谭晶华,校党委副书记李月松、王静,副校长盛裕良,校党委常委、校办主任杨凡,来自市教委有关部门和复旦、交大、同济等本市十几所兄弟院校领导及后勤负责人以及上外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后勤干部员工代表出席了座谈会。
      盛裕良副校长致词,代表上外向出席座谈会的市教委领导、各兄弟院校领导和后勤同仁长期以来对上外后勤改革所给予的指导、关心和多方面的支持表示由衷感谢。
      校后勤实业发展中心总经理沈耀忠以《改革-和谐-发展——上海外国语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回顾与展望》为题,分别从“贯彻‘三三制’方针,改革初见成效”、“参与社会竞争,壮大后勤实力”、“培育优秀文化,促进和谐发展”、探索改革理论,扩大对外交流“和”迎战严峻形势,遏制效益滑坡“等五个方面,对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10年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取得的成就作了全程的回顾与全面的总结。
      沈耀忠从“服务效率大大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为教学科研高速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等三个方面,对上外后勤改革十年所取得的主要成效作了归纳,并就已经步入第二个十年的上外后勤改革的新思路、新路径和新举措和亟需实现的新突破提出了五项目标:
      一是坚持改革方向,积极拓展市场,自我加压,树立更高的目标,把后勤实体做实、做专、做强;二是进一步融入学校“四三二一”发展战略的整体工作中,多找结合点,更好地支持上外教学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员工,更好地服务校内外多方面保障需求;三是坚持“三服务二育人”宗旨,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革新,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能耗、打造节约型校园,实现绿色服务,让改革成果惠及每个学生;四是适当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合理的成本补偿机制,加大对后勤的投入和支持;五是在全校各方面和师生员工合力支持下,不断推动后勤工作上新水平。
      沈耀忠说,通过十年的努力,我们有了企业平台,能够胜任学校后勤保障的责任;完成了经济积累和软实力积累,管理能力、服务保障能力、人力资源等得到全面提升;较成功地引用了企业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了目标责任制与考核机制;后勤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有了明显转变,生产效率和技术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沈耀忠表示,十年改革,上外后勤人品尝了改革带来的阵痛与甘辛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践证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顺应了高校的发展规律和国际化办学需求,减轻了学校财政负担,使高校领导者省出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科研和发展规划上。同时,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后勤员工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增强和拓宽了后勤团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空间,提升了保障服务质量。上外后勤十年改革,基本实现了学校领导、师生员工、后勤职工“三满意”的预期目标。
      复旦大学副校长许征、二工大副校长莫惠林、上海交大原副校长张世民、市教委后勤保卫处处长王立慷、上海市高校后勤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伟超、董事长林炳华和乔雨亭、晏开利、费伟民、张珣、朱克勤等来自复旦、同济、上海大学等兄弟院校、教育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杨凡、蔡伟良、陆培勇等上外有关部门院系负责人在发言中对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和上外后勤人在改革中所体现出的不懈探索、勇于开拓、执着探索与创新的精神给予了热情赞扬和高度肯定,并围绕如何将上外等高校的后勤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当前高校后勤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今后发展及努力方向等,发表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广泛交流。
      杨奇伟代表市教委对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来取得的可喜成果表示祝贺,对上外全体后勤员工为学校事业发展和上海高校后勤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杨奇伟说,上外后勤改革之所以能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是与上外党政领导和全校各方面的支持分不开的。经过十年改革,上外打造出了一支技术力量、保障能力、服务水平和生存活力都空前提高的后勤团队。上外十年后勤改革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予以认真总结和加以提炼。
      谈到上外等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下一步推进思路与目标时,杨奇伟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结合国情、校情、理清思路,努力探索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工作模式;二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应在改革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下功夫,努力探索高效率高效益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三是高校后勤工作应始终围绕学校改革和发展大局,始终坚持服务好师生员工。     
曹德明校长代表学校向10年来辛勤耕耘在上外后勤工作第一线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指出,上外十年的后勤改革是卓有成效的,后勤干部职工队伍是一支经得住考验的队伍,尤其在学校多次重大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中都提供了较高水平的服务,受到了来宾和上外师生员工的好评与赞赏,为学校赢得了声誉。
      结合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曹德明提出了三点指导性意见:
      第一、要全面理解改革的方针政策,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二、要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坚持高校后勤“姓教”方向与主要职能,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和优质的保障服务,切实维护学校的稳定。第三、大力加强后勤内涵建设和质量建设,坚持构建和谐后勤。
      上外后勤中心党总支书记张德秋主持了座谈会。他表示,全体上外后勤人要以十年改革成果为新的起点,始终不渝地坚持社会化改革大方向,自强不息、开拓创新,围绕建设“学习后勤”、“技术后勤”、“质量后勤”、“和谐后勤”的工作目标,努力构建“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国家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有关各方依法监督”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朱伟平、冯晓中、祝磊、陈万里、王祥兴、周承、陈敏华、梁麟玉、张余道、严正宝、吴凤兰、顾隶工等上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了座谈会。
      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以2000年1月3日在上外召开的上海市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推进会议为起点,至今已走过了10年的风雨历程。十年来,全校后勤干部员工共同努力,勇于探索,不断突破,走出了富有上外特色的改革之路。
      从“铁饭碗”到“争饭碗”,从“等市场”到“找市场”,从“要我做”到“我要做”,上外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在办学规模扩大相当于10年前的3倍多,后勤服务工作量相当于原来3倍的情况下,后勤服务质量、品牌建设和所取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直线上升,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级、市级的服务明星、服务品牌和“文明班组”。后勤员工由1999年改革初始的404人(在编职工152人,非在编职工252人)到2009年底的752人(在编职工89人,非在编职工663人),服务师生人数由改革初始的3390人到2009年底的15484人,后勤职工与服务对象学生之比1:8上升到1:21。后勤管理干部经过社会化实践,改革意识日益强烈,后勤干部和职工的市场化观念已基本确立,服务育人,敬业爱岗、和谐发展的理念和氛围为改革的深入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后勤国有资产总额由2001年的1411.46万元到增加到2010年8月底的3264.38万元,十年总增长率131.28%;从2007年起至2009年,每年上交学校资产使用费50万元,共上交150万元。如今,上外学生宿舍面积达5万多平方米,约为十年前的3倍。学生食堂面积为7千多平方米,约为以前的4倍。


Warning: Unknown: write failed: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28) in Unknown on line 0

Warning: Unknown: Failed to write session data (files). Please verify that the current setting of session.save_path is correct ()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