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全国高校后勤
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在津成功举行
7月27-29日,首届全国“农校对接”洽谈会暨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以下简称“洽谈会”)在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润兰,教育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全国人大办公厅、建设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农业经济发展中心、农村教育发展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国家标准化管委会等部门有关负责人出席了开幕式。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高校后勤领导、后勤管理分会及各地区后勤协会(研究会)负责人以及数百家全国大型农业生产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齐聚天津滨海新区,共同检阅全国高校后勤改革成果,洽谈农校合作项目,研讨农校对接新机制。开幕式由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韩进主持。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润兰为开幕式致辞。她简要介绍了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状况,并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副司长赵铁桥在开幕式致辞中阐述了“农校对接”工作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农校对接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探索,是为高校学子安心学习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是实现学校受益和农民增收的双重举措。他还特别介绍,如今我国很多农村专业合作社已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经营,能为高校学生食堂提供安全、可靠、稳定的货源和优质的服务,“农校对接”必将带来农业生产方式、农产品消费方式的转变,并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进程。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发表了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显著成效。她阐释,“农校对接”的实质是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及销售与高校庞大的消费群体的对接,并对今后的“农校对接”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大中小学校与农产品加工、生产和销售企业实现对接;二是希望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农业高等教育、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以及高校农业科研创新单位展开更好的合作,促进农业商品化生产与农业教育与科研开发相结合;三是希望这个对接平台能够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同时保证为学校食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开幕式最后,鲁昕副部长和李润兰副主任共同为“中国农校对接服务网”揭牌。随后,出席会议的有关领导和嘉宾共同观看了农产品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十年成果展览。
7月27日上午、28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分别组织举行了“农校对接”签约仪式。据统计,参加本次洽谈会的高校共有768所,由各省高校后勤研究会推荐参加高校后勤改革十年成果展的高校有367所;农业部推荐参加的农业合作社有290余家,龙头企业200余家,自愿参加的农业合作社有100余家;会期三天共达成并签订框架性协议额度近26亿元。
7月27日下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副理事长丁忠民主持举办了中国高校后勤改革发展主题论坛,共同探讨高校后勤十年改革经验和未来发展之路。教育部发展规划司高校后勤改革处处长朱宝铜作了主题演讲,上海市教委学校后勤保卫处正处级调研员沈永明,安徽省教育厅高校后勤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安徽省高等院校后勤协会秘书长徐世昌,天津市高校后勤协会会长、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王润昌,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兼后勤集团总经理、后勤管理分会伙专部主任龚守相,南昌大学后勤集团总经理吴悦成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此外,洽谈会期间还组织举办了“北大荒首届‘农校对接’论坛”,以及“宁河农业之未来”、“‘农校对接’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建立适合‘农校对接’要求的物流配送体系和可追溯源头的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校对接’与建立‘冷链物流体系’的联动效应”四个分论坛,分别邀请了有关部委领导、专家、高校代表以及有关研究会、企业负责人等做演讲。(李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