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能源发展之路
把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放在第一位。在新的一年,按照中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把加快能源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工作第一位。围绕我国在哥本哈根会议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重点加快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国际合作力度,加大能源科技研发力度等。
当前正在制订的“十二五”能源规划,规划编制工作刚刚起步。会更加注重新能源发展,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比重,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把能源发展得不仅量大,更重要是质优。
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已经是国际先进水平。中国新能源发展非常快。风电连续几年成倍增长,2009年新增风力装机1000多万千瓦,世界第一,其次是美国和德国。从累计装机来看,第一位是美国,第二位是德国,中国排名第三,累计达2200万千瓦。太阳能和生物质能发展也非常快。很多国家惊叹于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我很自豪,我认为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已是国际先进水平。
从风电装机来看,我认为不是过了,而是要更快发展。理论上,全国风力资源26亿千瓦,目前风电装机容量仅2200万千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大家都看好风电市场,很多企业争相进入风电设备领域,但真正批量化生产的只是少数。我认为,这个领域很有发展前途,但还是要注重技术和规模化生产。政府会有意识地扶持几家大企业,培育它们和国际先进同行一争高下的能力。
核电要大力发展,核安全更重要。全球在役核反应堆436个,中国只有11个,占全国电力装机容量的比重不到2%。美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核电建设高峰期,同时在建项目达到61个,法国最高峰同时在建40个,我国目前在建规模才21个。
国家已确定要加快发展核电,但速度会控制在“前低后高”,把基础打得更扎实更安全。去年核准开工6个反应堆,今年计划再核准几个。我国核文化的核心就是安全,这比发展多大规模更重要。从1991年第一台核电机组秦山一号投产到现在超过18个年头,我国没有发生一次核安全事故。根据国际机构的评比,中国在运核电站的安全性,在世界名列前茅。
完成非化石能源15%的目标,关键看2015年。目前,我国的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只有8%左右,离目标还有一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在我国能源消费中占比很小,达到目标主要靠发展水能和核能。从工程建设角度来说,这个目标的期限是2015年,因为大型水电站、核电站的建设工期在5年以上,所以,绝大部分非化石能源的重大工程要在2015年前开工,这样才能对实现15%产生贡献。
“源价格改革,是个费思量的问题。价格问题,肯定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对于能源价格要改革,绝大部分人都同意这个观点,但是具体怎么改,让各个阶层的人,生产者和消费者,大家都能满意,这确实是费思量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城乡电价能否实现同网同价,水电和火电能否同价,能否从体现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上来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通过价格杠杆引导能源消费?
资源税改革有利于资源省份,也有利于社会节约资源。这项税收讨论很长时间了,但是什么时机、增加多少,确实费思量。要让老百姓都接受,让消费地区和生产地区都接受,需要精心设计才能推出。
能源对外依存度,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高。原油对外依存度确实有所增加,但讲到能源的对外依存度,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高,我们80%多的能源仍靠自给。美国每年消耗的原油是8.8亿吨,从国际市场上进口5.8亿吨,要说对外依存度,比我们大得多。日本所有的原油都是进口,依存度百分之百。
当然,我国能源国际合作越来越广泛。去年开工的中俄石油管道建设进展顺利,有望在今年10月份将俄罗斯原油输送至中国。天然气合作已就供应原则和价格基本达成一致。今年从俄罗斯进口的电将从去年的8亿千瓦时扩大到10亿千瓦时。此外,还将在广东继续布点进口境外液化天然气。(解读人:能源局局长张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