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要闻>正文

要闻

高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思路及方案交流研讨会综述

作者:admin日期:2009-10-28来源:

高等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思路及方案交流研讨会

  

 

 

102123日来自全国高等学校近180名代表齐聚桂花飘香的广西桂林市,共同研讨高等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思路和方案。

会议邀请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人事科学研究院李克实副院长做专题报告,他介绍了国家启动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工作的基本思路和近年来的一些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实践案例及当前面临的一些问题与对策。会议还邀请了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吴旦教授和清华大学林建教授,他们就高等学校在绩效工资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做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参会代表与出席的专家一起围绕高校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和高校薪酬体系设计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座谈研讨、和互动交流。

本次会议中,代表们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如下:

         1.高校绩效工资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基本框架、方案设计目标、原则和要处理的关系;

         2.绩效考核体系如何建立薪级调整与岗位变动;

         3.高校如何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4.每个学校绩效工资的总量如何确定,绩效工资的来源应有哪些?

是否应该有一个总量的规定、或分地区制定不同的指导性核定指标?

参考哪些因素?按办学规模、办学效益还是岗位设定等?

5.绩效工资与基本工资的比例如何确定,不同的学校比例会不同,确定比例的依据是什么?

6.高校的办学收入能否直接支配?办学效益和学校收入能否与工资分配直接挂钩;

7.绩效工资改革中专家报告中提到的原则:“限高、扩中、托低”是否与高校的现状相适应,特别是“托低”,对学校许多不干事的人、没有贡献的人托起来,对调动积极性,对学校发展不利;

8.现在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级,国家基本工资与之相对应,在绩效工作部分,是否应该也对应分为13个等级?还是仅仅依据绩效?

9.绩效工资的分配是“年终”比例大好,还是“按月”比例大好?按月发放是否会固定化,失去激励效果?

10.基础性绩效是否该纳入退休费计发比例?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后,高校退休金与公务员退休金如何平衡?

11.高校原有的制度基础对新的改革的作用和影响?在11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前,学校应做好哪些制度上的准备?

    有些代表建议:即将出台的文件,在绩效工资制度的规定上,不能完全排除用市场的手段管理,不能简单依靠从人事管理的角度一刀切。许多代表还建议,教育部应举办要求校长书记参加的培训班,要让学校“一把手”能够深刻理解此次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因为一项改革的实施,领导决策层的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许多学校的校长还没有完全理解这项改革。

    许多学校在座谈交流中还介绍了近年来本校在薪酬分配制度改革中的一些实践探索和体会。

    华中农业大学介绍说,该校从2005年开始实行校内津贴制,分为三项:在岗津贴、业绩津贴、效益津贴。他们认为在实施绩效工资制中,有两个难点问题:一是绩效工资考核标准,二是绩效工资总量控制。他们建议,同类学校在同一地区的科研经费相同的情况下,应该根据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人数进行总量控制。

    广东暨南大学介绍说,他们早在1999年就开始探索实施绩效工资制,对教职员工进行量化考核。十年来对学校各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但近年来在具体的实施中,一些制度弊端逐渐暴露,正好乘此次全国的绩效工作改革,把这一制度进一步完善。他们体会到,这次改革的基础应强调岗位责任,在“限高、扩中、托低”的具体实施中,要注重鼓励团队建设,注重团队整体绩效和整体激励。

长春理工大学校长原校长当了十年校长,退休后又到一家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当了5年校长。他通过在公办和民办两种办学体制中任校长的经历,对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深有体会,他认为,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在人事分配制度方面,最大的差别是“下水”问题;公办学校最大的问题是下水不畅,只有进水,没有下水,这样状况下,一项很好的制度或者收效甚微,或者无法正常实施。民办学校这方面解决的好,人事管理就变得简单化了。因此,此次绩效工资改革须要注重配套解决人员有进无出的问题。

两天的会议,参会代表都非常积极认真学习、交流和讨论。大家对会议的举办普遍给予较高评价,他们认为通过这次会议的专家报告和学校之间的交流,感到收获颇丰,即有理论的探讨、实践经验的交流,又有操作案例的讲解,在当前虽然有关部门还设有正式出台具体的指导性文件,但通过这次研讨会的专家报告和研讨交流,还是受到很多启发,对一些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框架性的东西还是基本搞清楚了,在此基础上,可以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思考适合本校情况的改革方案,并及早做好实施绩效工作改革的制度上的准备。

 

 

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李英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