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30条措施全面深入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和我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工作要求,日前,安徽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研究提出30条具体意见,全面、深入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
坚持科学决策,防止决策性浪费。一是实施决策源头控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凡学校重大经济决策、重大投资(融资)项目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科学论证,提交学校领导集体讨论,并按规定程序报批,防止决策性浪费。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把节约型校园建设纳入学校的发展战略规划,将节俭办学的理念及其管理方式、技术措施贯穿于校园建设规划、办公运行、教育教学等全过程,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计划性、广泛性、深入性和有效性。
突出重点管理,努力节约高校基本建设成本。一是合理使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学校用地规模,完善优化校园规划,注重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二是严格控制新建建筑的立项和建设。在保证办学条件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分期、适度安排基建项目,避免基建资金压力过大。三是做好能源使用规划。科学预测校园建筑的能源负荷,合理确定校园用能需求量,优化校园能源系统的结构。新建建筑要从设计源头开始合理减少施工和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四是有效降低工程成本。在新建建筑和校舍改造、维修中,杜绝互相攀比、豪华奢侈的行为。严格控制基建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经济和技术签证,尽可能降低工程总造价。充分利用国家和省市政策,争取最大限度地减免各种规划、施工报建费用。
加强难点管理,努力建设节约型后勤保障系统。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用电管理机制。逐步建立“谁使用、谁负担”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的用水用电机制,制定水电费用由学校、单位和个人合理分摊的办法。二是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强化执行节约标准的全过程监管。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后勤成本管理机制。健全后勤物资采购、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用工、节约用车的成本管理机制,有效降低后勤服务成本。
实施精细管理,切实降低日常办公等运行费用。一是切实提高运行效能。大力推行电子校务建设,优化日常运行管理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办公成本。二是严格规范会议等公务活动。坚持勤俭办事的原则,严禁讲排场、摆阔气等铺张浪费现象。严格执行公务接待的有关规定。三是加强办公设备和用品管理。严格限定配备的数量和配置标准,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和共享。严格规范办公设备和用品的配备、采购、领用、维修和报废工作。四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严格按规定配备、管理公务用车,从严控制公务用车购置。五是加强通讯费管理。严禁用公款为私人购置、安装各种通讯工具和设备;严格控制外线电话的开通和使用。合理利用现代先进的工作联络方式,进一步节约通讯费支出。六是严格控制公款出国(境)活动。出国(境)经费支出必须控制在预算之内。严禁公款出国(境)旅游。
加强制度建设,努力构建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一是建立节约型预算管理制度。严格规范预算执行和监督。切实加强科研项目经费支出的管理,严禁违反规定自行调整预算和挤占、挪用科研项目经费,严禁各项支出超出规定的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二是创新资产管理制度。运用先进管理手段,对学校资产形成、使用、处置的全过程进行实时管理和动态控制。统筹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和设备的科学管理和调配,逐步建立校内和校外共享共用机制,防止重复建设及浪费现象。三是严格执行政府招标采购制度。严格依法实行政府采购,力求优质低价,减少浪费。应当以公开招标方式采购的货物或服务,不得化整为零或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公开招标采购。四是完善基本建设和修缮管理制度。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认真进行标底审查,严把工程的各主要环节,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建设成本。五是加强高校后勤管理制度建设。建立科学、规范的高校食堂管理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完善学校职工和在校学生的医疗管理制度。六是建立健全经济合同管理制度。明确经济合同的签订权限和程序,学校财务部门负责经济合同的审查、登记、备案等管理工作,提供相关咨询服务。防范由合同引发的经济纠纷、财务风险和损失浪费。七是切实规范人力成本管理制度。建立规范的进人、用工制度和内部收入分配制度。严格职工考核管理,合理定岗定员,杜绝人力资源浪费现象。创新后勤部门用工管理,节约用工成本。
狠抓措施落实,建立监督评估和考核问责机制。一是建立健全科学的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的节约指标体系,细化实物量和价值量,将具体的量化指标落实到具体部门、具体人员、每个环节,堵塞住每一个漏洞。二是全面强化财务监管。规范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分部门、分项目进行费用分析,定期公开费用支出情况,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警示作用。三是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加强对日常办公运行成本、校园能耗等方面的审计。严格规范基建工程审计监督,建立项目决算初审、复审和终审的“三审”制度,有效降低建设费用。四是建立完善全方位的监督机制。学校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职能部门各负其责,监督学校各项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节约措施的落实。充分发挥“职代会”、“教代会”、“学代会”等监督作用,建立广大师生员工共同参与的节约监督体系。五是逐步建立评估机制。省教育厅制定具体的节约型校园评估细则,适时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节约型校园建设的评估工作。六是建立责任分明的考核、奖惩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取得实效。一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总体部署,分步实施。学校领导班子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并按照各自职责抓好节约型校园建设工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形成人人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和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