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查学校私设“小金库”
北京市教委06月18日起将对北京市学校的“小金库”进行清查,并设立了举报电话,奖励举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没有了“小金库”,教学经费又是政府拨款,因此如果校长再私自收取“赞助费”就不仅仅是违规,而将涉嫌经济犯罪。
设立“小金库”举报电话。按照市纪委、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审计局的相关规定,市教委专项治理学校“小金库”的范围包括市教委所有预算单位,预算单位所有的银行账户,含工会、食堂以及预算单位内的非法人企业,以及预算单位内各类社会服务机构。专项治理内容不仅包括市纪委等部门的规定内容,还包括预算单位所设置的办学机构收费是否全额上缴,是否存在未经单位同意而对外合作设立的办学机构以及收费情况。
按照市教委的要求,各单位自查面必须达到100%,并上报自查自纠总结报告。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市教委将至少对20%单位自查“小金库”的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各单位需针对本次专项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资金资产处理到位、违纪责任人员处理到位。
此外,市教委还设立了举报电话:66074689,对举报属实的单位和个人,根据查出并已收缴入库的“小金库”资金、税款和罚款的金额,按照规定给予奖励。
私收“赞助费”将消失。“端掉”学校的“小金库”,将断掉学校管理者私自收取“赞助费”留校自支的后路。目前,北京市教师工资逐步实施绩效工资,教学经费由政府拨款,中小学不得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外自行发放任何津贴补贴或奖金。而往年校长们自收的“赞助费”或“择校费”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用于校内自行分配。
没了“小金库”,也再不能“私下分配”,“赞助费”对校长的吸引力也将大大降低,私收“赞助费”的风险也将越来越大。因为如果校长再私自收取“择校费”,既入不了账,也不能转投他用,更不能入了自己的腰包,否则,校长就将涉嫌“受贿”等经济犯罪。
想择校只能“捐资助学”。据北京师范大学的调查显示,近年来,北京市中小学生择校行为在“小升初”中最为明显,其次是高中,平均择校费用超过两万元。
北京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乐观地认为,如此“前后夹击”,将使私收“赞助费”的现象彻底消失。此外,“择校费”收费除高中招生可在“三限”规定下招收择校生外,其余学段“择校费”也属违规行为。
不能私自收择校费,目前能摆上台面的“择校”通道,还剩下“捐资助学”,学校收到的捐资助学款将上交辖区教委,区县教委再将捐资助学款按比例返还学校作为办学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