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改委:论证天然气价改方案 确定将涨价
“关于天然气价格改革,目前一共有6套方案。”3月12日,在北京举办的2009天然气市场发展论坛上,中国城市燃气协会权威人士证实,国家发改委正组织专家,对这些方案进行论证。
改革方案与国际天然气价格逐渐接轨的大方向已经确定。国家能源局的官员此前表示,天然气价格改革将是2009年工作重点之一。
“与国际接轨理顺价格的过程,就是涨价的过程。”上述权威人士透露。
以西气东输二线建设为契机,天然气价格改革提上日程。气价改革的主要任务,就是在与国际对接和末端用户的承受能力之间寻求新平衡。
改革限于陆上天然气。中国662个城市中已有近200个城市建有天然气管网,去年天然气供应总量达到807亿立方米。预计2010年,供气城市将增加到270个,天然气消费将达到1500亿立方米。届时中国天然气供需缺口约300亿——400亿立方米,而到2015年,缺口还将扩大到500——600亿立方米。
由于目前国内天然气价格较低,与进口气价差较大,致使进口天然气价格谈判艰难。
目前,中国城市天然气价格包括出厂价、管输价、城市管网价三部分。出厂价加管输价形成门站价。零售价中还包括1元以上的城市管网价。各地零售气价因管输距离以及各地经济情况有所不同。美国天然气是同等热值汽油价格的80%-90%,中国为30%。中石油集团相关人士曾直指“价格偏低”。
目前西气东输一线到上海的门站价为1.4元/立方米,气源来自中石油旗下新疆油田和长庆油田。业内人士分析,中亚天然气的口岸价约1.7-1.8元,如果以此基准推算,加上长途管道运输,二线到内地各城市的门站价不会低于2.6元,到终端城市广州的门站价可能达到3元左右。
上游企业主张加权平均定价。价格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天然气产业链上、中、下游多个利益主体,为争取自身利益,有关各方不惜斥巨资进行调研,拿出自己的改革方案。在目前汇总到发改委的众多方案中,围绕天然气定价,就有加权平均、一气一价、上下游价格联动等不同主张。
中国燃气总工程师袁赓认为,目前价格体系缺乏上、中、下游价格联动,城市燃气企业负担过大,而且价格缺乏弹性,小用户与大用户,冬季与夏季,批发与零售,民用与工业、采暖用气,没有明显差价,企业也没有浮动价格的权力,增大了运营风险。
“针对不同用户,也应有不同价格。”他说,比如低保户,可以执行特殊优惠价,但没有必要惠及全体城市居民,这样不公平。
袁的意见通过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上达决策部门。该协会参与了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的前期研究和西气东输二线天然气价格评估等工作,他们的基本主张有两条:建立城市燃气价格与上游资源价格涨跌联动机制,销售价与门站价联动调整;在保障用户合理消费的前提下,实行差别化、季节性和阶梯式城市燃气价格机制。
不管改革最终采用哪种定价办法,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