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节水型高校已验收36所 年内将达60所
地处无锡的江南大学,不久前拿到了一块与众不同的匾牌:江苏省节水型高校。该校后勤管理处有关人员介绍,他们把节水作为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工作,全校仅两项节水设置完成后,每月节水就可接近13000吨,按照一户居民平均月用水量20吨计算,能让50多户居民用上整整一年。
在江苏,像江南大学这样的节水型高校还有不少。从2006年起,江苏省水利厅、教育厅就联合在全省120所高校中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活动,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已取得明显成效。据对已经通过考评验收的36所高校统计,生均用水量由2002年的每人每日240升,下降到目前的每人每日146升,年节水2000多万吨,相当于一座日产5万吨水厂一年的供水量,可减少学校直接水费支出5000多万元。预计到今年底,该省将建成60所左右节水型高校,占全省高校总数的50%以上,年节水量可达3200万吨。
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一项特殊的制度,该校把用水指标分摊到校内各部门和学生宿舍,按学期进行考核,节奖超罚,结果学生人均用水量由2005年的每人每日156升下降到目前的每人每日109升。在江苏,很多高校都制定或者修订了水电管理办法、用水计量管理、学生用水考核与奖惩办法,各高校还成立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不少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节水(节能)办公室,归口管理学校的节水(节能)工作。
江苏高校中,在集中浴室、学生宿舍的淋浴间和茶水房推广使用IC卡智能用水系统的已有30多所,人均一次洗浴用水由原来的400升降为50升左右,节水率达88%以上。各高校普遍采用延时自闭、红外感应式和陶瓷阀芯快开式节水型龙头,全面淘汰了国家明令淘汰的铸铁螺旋升降式水龙头。中国矿业大学投资1100万元建成日处理量达8000吨的污水处理厂,对校内生活污水集中回收并进行系统净化处理,并由回收利用系统用专门管道将中水回用到校园绿化、景观河道补水及卫生用水,仅此一项,年节水效益可达80万元。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投资600多万元,建成学院中水处理回用技术装置、中水给排水管网系统和龙池化工实训基地废水处理系统,年节水26万吨。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中水处理回用系统,每天生产中水380多吨,用于学生宿舍冲厕、洗车和生活区绿化等,年节水11万多吨。
很多江苏高校还把目光投向了雨水利用。河海大学在江宁新校区建设中充分考虑节水的理念,投资200多万元建设雨水汇集与利用系统,收集雨水用于绿化灌溉、景观湖水补充等,每年可节约用水10万立方米,节约资金25万元。苏州大学充分发挥校内河湖众多的优势,收集利用雨水和河水进行绿化浇灌,仅此一项就为学校年节水30多万吨,节约水费支出70多万元。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在特种花卉种植园采用特殊的屋顶雨水收集系统,一年可节约经费200多万元。目前,江苏全省70%以上高校的绿化用水使用雨水和河水。
如今,节水已成为江苏众多高校的教育关键词之一。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将每年的3月定为“节水宣传月”,在校园网开设节水专题,征询师生节水方案和节水建议,并开展创建节水型高校征文、演讲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徐州师范大学把节约用水纳入学生行为规范,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的指标,从制度上规范了学生的用水行为。
河海大学不仅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重视节水,而且成立了节水研究所,在校园内建设了我国唯一的将城市节水、农村节水和环境治理组合在一起并集产、学、研于一体的综合性节水园区,为节水理论研究、学生实验、推进节水技术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校研究开发的水稻节水高效灌溉技术既重产量又重节水,到今年春季已在全国推广了1000万亩,按照每亩平均增收节支100元计算,每年的经济效益可达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