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逐步推进,2005年,学校党政领导依据本校实际,大胆决策,引进社会力量对学校公寓、物业等实行承包服务。这一方式的实施,促进了后勤服务专业化、标准化管理。解决了长期困扰学校稳定的临时聘用人员的法律纠纷问题,使后勤管理层从繁琐的关系网中得以解脱,对促进后勤改革、强化后勤服务职能、提高服务质量、构建和谐后勤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引进社会力量承包服务的实践探索
学校对引进社会力量承包后勤公寓服务管理的方针确定之后,作为学校后勤服务的实体,我们进行了实质性的运作管理,经过近三年来的实践,我们认为,引进社会力量对后勤公寓服务与管理需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选好一个单位
公寓管理是高校后勤管理的重要环节,过去,在大后勤状态下,形成了一整套的管理模式,引进社会力量承包管理,必然打破原有的机制,在新的机制下,能否实现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能否使公寓管理上一个新台阶更好地实现服务育人的目的,关键是要选择一个好的承包单位。经过学校各相关方面的酝酿,认为所选择的单位,必须具有物业管理的资质,有一定的服务管理经验,在以往的服务管理中有较好的业绩,且有对我校公寓管理的较具体的意向与承诺。为此,我们组织了相关部门参加的招标委员会,向社会发出招标公告,根据报名情况,组织考察组进行业绩考察,筛选参与投标单位资格。确定标的,标的强调服务承诺和服务价值的双重比重。经过招标程序,确定中标单位。保证了招标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实践证明,所引进的单位能够履行好所承包管理的职责。
2、确定双方职责
承包单位引入以后,作为高校后勤服务部门,不是撒手不管,而要形成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我们明确规定了学校管理,承包单位服务的职责。形成学校为甲方,承包单位为乙方的合同关系,甲方对乙方的服务项目进行协调、监督和检查,管理乙方对学校的服务工作,使之切实有效的维护学校的利益,为学校提供优质服务和有力的后勤保障,指导乙方安排工作计划,对乙方下达工作任务,详查乙方工作情况,依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乙方实行契约管理,并实施加强文明寝室建设及水电节约等职责。乙方则负责其员工的管理、教育、培训及合同内规定的正常工作,负责学生公寓保洁、保卫及公用设施的维护维修工作,为公寓文化建设等提供相关支持。职责的明晰,使管理与服务这一后勤两大功能得以实现。
3、细化评估指标
引进社会力量承包公寓服务后,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学校后勤服务总公司公寓管理中心对承包单位如何管理。经过实践探索,我们认为细化评估指标是对其管理的最佳方式。为此,我们制定了对引进承包单位服务工作量化考核指标,从卫生保洁、安全保卫、维护维修、水电节约、服务态度等方面规定了服务标准,以分值量化,每天有检查、有记录、每月一评定,根据综合评定分值在95分以上付给承包单位当月足额承包费,低于95分的每低1分扣1个百分点承包费。连续两个月评分在80分以下的给予解除合同。有了评估指标,加上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促使了承包方服务质量的提高。
4、实现互利共赢
引进社会力量承包公寓服务,形成了双方合作关系,一个要质量、一个要效益。学校要求的是服务质量,只有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才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学校的和谐稳定。引进单位(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只有取得高额的利润,才使企业不断壮大。这两方面并不矛盾。作为学校在引进社会力量承包管理时一个较明晰的思路是实现互利共赢。在这方面,在引进社会力量对公寓服务承包发前,对其社会和经济指标进行了细致的评估与核算,在管理过程中确保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保证了近几年的良性运作。
二、引进社会力量对学生公寓承包服务的效益分析
几年来,引进社会力量对学生公寓承包服务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从社会效益上来讲,一是服务指标的规范化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从而使公寓管理及学生受益。引进的承包单位是专门从事物业管理的企业单位。他们有专业的服务管理经验,有先进的企业化管理理念和操作规范,有成型的企业运作管理方式,企业本身的规范化管理必然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向质量要效益是企业的统一口号,而服务质量的提高正是高校对后勤要求的重点之一,服务质量的提高最大受益者是学校,就学生公寓而言,最大受益者是学生,同时对公寓管理提供了方便。二是解决了临时聘用人员的归属,从而使管理者从纠纷与关系网的旋涡中挣脱出来。高校后勤临时聘用人员大多为家属子女或领导安排的关系户,对他们的管理始终是后勤管理者的一个难点。特别是近年来农民工维权意识的提高,事业单位在解决这部分人的劳务关系上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纠纷。引进社会力量承包管理,将原来聘用的临时人员划归到承包单位,从而使这部分人员从事业单位转入到企业单位,劳务关系的转移,转移了劳务风险,为学校尤其是后勤管理者减轻了不少负担。三是学校公寓管理部门管理职能由服务和管理到以管理为主的转变,使学校公寓管理者从繁琐的杂务中解脱出来,腾出手来抓质量,抓效益,抓目标责任的落实,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生公寓管理中去。
从经济效益来讲,企业运作模式的以岗定人,以岗定责,以岗定酬得以实现,裁员增效,所安置临时人员工资有所提升。学校对各项指标综合评定,实行承包经营,使公寓管理运作经费明显下降,从宏观上为学校节约了资金。
三、几点思考
1、引进社会力量对高校后勤承包管理从短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方面发挥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它占领了高校后勤市场,对高校后勤服务集团(或公司)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一是学校对后勤服务集团整体发包,然后再由后勤服务集团(或公司)对社会承包。二是引进后尽快熟悉和掌握企业管理模式,时机成熟把对外承包收回,由学校后勤服务集团(或公司)经营。
2、由于企业发展的目标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承包单位利润的取得是学校支付,如果在同等管理条件下,学校内部服务集团(或公司)管理还是能为学校再节约一些资金的。由于企业减员增效,致使公寓管理服务人员的减少,加上寝室开放式管理对管理造成一定难度,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发现,被盗等现象时有发生,作为学校公寓管理部门要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制止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3、引进社会力量承包后勤服务管理对后勤育人工作将会产生一定影响。企业所聘用的员工年龄偏高,文化素质偏低,干活可以,育人意识淡薄,对加强学生思政建设和创建文明寝室等方面的问题,缺乏理念和实践,因此,一方面要对这些员工进行教育引导,另一方面要发挥学校本体的主导作用,成立由学生处、团委、各系(院)学工办、学生、公寓管理组织共同参与的文明寝室建设组织,齐抓共管,构建和谐、文明、温馨的高校学生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