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开放发展是中国大学的必然选择

作者:admin日期:2008-07-29来源:

 

开放发展是中国大学的必然选择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大学最重要的一个变化就是开放发展的程度不断扩大。开放正成为今天大学一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的大学是这样,世界上的大学也是这样。开放之所以能够成为今天大学的时代特征,是由大学的价值追求和大学所处的时代大环境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或者说是由大学所承担的使命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所决定的。

大学的责任与使命是大学产生以来人们一直追问的一个问题,它随着社会的进步被不断地诠释、发展和实践着。大学的责任与使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诠释,这在国内外很多的学术著作和大学校长、学者们的演讲中可以看到。我认为,对大学使命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去阐述,那就是大学的使命和价值追求其实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了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二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中国我们对大学使命的解读过多地强调了第二点,而长期以来我们对第一点没有给予根本的重视,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强调教育“以人为本”、以“教师学生为中心”这些理念的必要性之所在。另外,我们在解读和实践第二点时也过多强调了对社会发展的服务,而对大学对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没有给予足够的凸显。

去年我有幸作为代表参加了十七大这个历史性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带给我一种强烈的机遇感。毫无疑问,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必将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就像它已经造就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一样。同时,中国的迅速崛起与可持续发展也必然需要一大批优秀的大学来承担起人才、智力的支撑与引领。这就是今天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大机遇。这样的感触让我们不禁自问,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我们是做一名被动的追随者、一名积极的参与者、一名重要的贡献者,还是一名先行的引领者?我们会不会成为落后于时代的一员?我们会不会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擦肩而过,痛失良机?要把握好历史的机遇,要承担起这个使命,我们必须首先开放自己,以最大的努力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去,在参与之中把握机遇,在参与之中获得发展的资源,在参与之中承担责任,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所以,开放发展是中国大学的一个必然选择。

对于今天大学发展所处的时代环境,大家是有很多共识的,其中之一就是开放。那么,一个自然的结论就形成了,既然我们今天的大学是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和世界环境下致力于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成长发展,致力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么,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融入到这个开放的大环境之中,让我们的学生和学者在开放的环境中成长和发展,让我们的大学在参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影响社会,贡献社会,引领社会。所以,开放成为大学最鲜明的时代特征是一件自然的事情。

为适应开放的环境,大学的人才培养应该采用开放的模式,让学生走出去,去竞争,去发展,去赢得自己的生存空间,锻炼自己的生存能力,去体验这个社会。

山东大学的一个热词,就是“三种经历”:第一是“第二校园”经历,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不仅接受我们的教育,而且还要让学生到其他的学校去,学习一个学期或者一年的时间,“考一所学校,上两所大学”,同时我们也接收来自合作学校的学生,他们用自己的视角来注视着山大。第二是海外学习经历,我们的目标是10%的学生有长期或短期的海外学习经历。今年我们有700多名学生将到海外学校长期或短期学习。第三是社会实践经历,我们的目标是让100%的学生具有社会实践经历。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具有社会实践经历,把社会实践用课程和学分的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并把暑期学生社会实践和每学期的专业实践相结合。今年暑假,我们就有12000多名学生在全国各地参与社会实践。特别是四川发生特大地震后,激发了我们学生的志愿者精神,济南接收了几百名伤病员。据统计,我们组成的“黄丝带”志愿者团队中,直接在医院参与陪护和照料的学生就超过1000人。

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一种开放的理念,也正是出于我们对大学的理解。社会上存在对我们人才培养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的批评,无非是这样几个方面---社会责任心不够,没有团队精神,没有创造力,没有杰出人才,等等。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校园内可以采取提高教师水平、改进教学方式等措施,但这只是局限在校园的小环境内。我们培养的学生一毕业就要走向社会,成为一个社会人,那么他们如何去承担社会责任,如何具有社会责任心。如果他们没有直接接触社会,那么他们很难有真正的体会和感受。我们必须丰富学生的人生经历,在他们学习期间,就让他们走出校园,了解社会、参与社会,甚至影响社会,在社会之中锻炼和提高他们的能力。(山东大学校长  展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