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粮价上涨将持续
粮价飙升,是短期行为还是长期行为?生物能源是不是粮价上涨的“凶手”?中国农业是否将面临一个新的拐点?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平抑食品价格的政策在未来将带来什么问题?4月19日,包括农业部、世界银行、中国科学院在内的众多官员、专家在天津南开大学展开了一场关于中国农业发展的讨论。这也是中国留美经济学会2008年会的核心议题之一。
“国内粮价上涨是国内外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生物能源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就我个人判断,涨价还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这样判断粮价走势。
国家统计局上周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国内粮价近期处于高位运行阶段。一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5.5%,其中小麦上涨8.7%,稻谷上涨3.5%,玉米上涨8.9%,豆类上涨36.5%。
张红宇认为,从2006年年底持续到现在的粮价高位运行,意味着中国的农产品的供给又到了一个“新的转折时期”——新的供需平衡紧张阶段,且供给偏紧。
稳定食品价格,已成为国家控制通货膨胀,实现全年“双防”目标的一个关键抓手。但也有参与讨论的农业经济领域学者,对政府出手干预农产品市场价格表达了担忧。
多位与会学者、官员预期,由于政府抑制农产品价格上涨而导致的农民种粮积极性降低,未来国内粮食供给将会持续紧张,从而导致价格上涨压力更大。
“可能为未来几个月甚至是一年后的价格暴涨埋下了危机。”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黄季焜说,“应该让粮食价格进行一定的适当的上涨,提高农民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有更多的粮油供应,才能保证未来半年到一年的价格稳定。”
而对于消费者而言,尤其是城镇的低收入消费者,食品价格的上涨的确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水平,专家建议“国家应该出台一些食品补贴”。
但从长远来看,黄季焜等专家认为,必须要从提高农业生产力层面上考虑,比如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