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基本结束严重缺乏饮用水历史
3月22日是第16届“世界水日”,联合国确定08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涉水卫生”。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在此间举行的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座谈会上表示,目前我国农村基本结束了严重缺乏饮用水的历史,城乡饮水安全保障工作进入新阶段。
胡四一介绍说,过去5年,中央安排投资189亿元,地方配套和群众投劳182亿元,共解决了974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工作已经进入了保障饮水安全新的历史阶段,也是近年来我国水利工作的亮点之一。
与此同时,国家高度重视城市饮水安全,有关部门认真实施《全国城市饮用水安全保障规划(2006—2020)》,加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范水资源监测、用水计量和统计工作,公布了第一批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
保障饮水安全、维护健康生命是人对水的第一需求。胡四一说,“十一五”期间国家将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坚持集中供水与分散供水相结合、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与农村卫生环境整治相结合,重点解决高氟、高砷、苦咸、污染水和血吸虫病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问题,全国70%的高氟水病区村、所有的高砷水病区村要完成改水,东部地区要率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据水利部规划,今年中央将继续投资64亿元,加上地方配套72.4亿元,计划解决320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其中氟砷超标地区686万人、苦咸水地区580万人、血吸虫病疫区159万人、其他缺水地区1780万人。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