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消费近半依赖进口
放眼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似乎是近期石油的主题。国际石油价格的历史纪录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不断被刷新,美国西得克萨斯原油期货价格从3月份开始上升,8月下旬以后加速上涨,9月13日和10月25日分别突破80美元和90美元,到11月8日,国际石油价格一度飙升至每桶98美元以上,今年的涨幅超过80%。回顾国际油价1999年不过每桶10美元,2005年,涨到每桶50—60美元,去年以来在每桶60—75美元之间波动。看目前的走势,油价突破每桶100美元基本没有悬念了。
我国石油消费对外依存度已接近50%,国际油价的上涨进一步凸现国内的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
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此次价格调整前,汽、柴油平均出厂基准价格为每吨4710元,大体相当于原油价格每桶51美元(上浮后相当于58.5美元)。成品油价格与理顺价格目标价位的差价扩大到每吨1470元,与原油价格严重倒挂。价格倒挂导致炼油环节亏损增加,按原油价格每桶80美元和调价前成品油上浮后的出厂价格计算,企业每炼一吨原油亏损600元(折成品油亏损1000元);按90美元计算则亏损1070元(折成品油亏损1780元)。
由于炼油企业加工亏损,造成了一些地方炼厂停产和半停产,影响了成品油的供应。8—10月中石油、中石化两公司进口汽、柴油39万吨,仍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全国半数以上地区反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供应偏紧,部分地区液化气供应告急。
国内天然气价格严重偏低,也导致供求矛盾尖锐。我国天然气出厂价格0.77元/立方米,相当于国际市场价格的30%左右。车用天然气价格2元/立方米,相当于等热值汽油价格的一半。由于价格严重偏低,工业项目用气增长过快,部分地区车辆油改气盲目发展,天然气供求矛盾相当尖锐。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