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朔州市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作者:admin日期:2007-10-10来源:

朔州市人事制度改革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一些教师钻政策的空子,擅自离岗到私立学校打工,赚双份钱的“美事”,如今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再也行不通了,该区政府推行的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堵住了这个“漏洞”,教师队伍管理走上了正轨。
  过去几年,朔城区教师队伍管理制度不规范,在岗和离岗教师的收入仅有百元之差,这就给一些教师有空子可钻,有的长期离岗,到私立学校任教,工资依然照领;有的无病装病,或小病大养,长期不上课,自己私自低薪雇人代教。2005年9月,该区教育局在一次突击检查中发现,全区3875名教职工中,居然有561名教师长期在编不在岗。教师擅自离岗,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育秩序,影响了在岗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学质量严重下滑。
  “不能让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了!”朔城区政府决心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限期让离岗教师返岗。
  既然制度出了漏洞,就先从规范制度抓起。2005年10月,区政府出台了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相关文件。按照这些文件,区教育局要求所有离岗教师必须限期返岗,否则将停发工资,公开除名。当月,教育局协商财政局,对316名无故离岗的教师停发了工资。因为有私立学校高工资的诱惑,一些离岗教师依然我行我素,不理教育局的“最后通牒”。第二个月,教育局又出台了一项“连带”政策:校长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不招回离岗教师,扣发校长的工资。当月,有名校长的工资被扣发。这下,校长们急了,很快把离岗教师找了回来。对那些真正请病假、事假的教职工,每人每月扣发400元工资。
  必须靠制度来规范管理,用制度来约束行为。区教育局从改革教师工资制度入手,实行结构工资制。从教职工工资总额中提取40%,作为浮动工资,与教师的工作实绩直接挂钩。同时,对全体教职工进行考勤、考量(工作量)、考绩(师德和绩效评价),通过考核,确定教师的浮动工资。如果一个教师当月没有考勤,则考量为零。对不登讲台的教师坚决不予聘任,不兑现相应的职称工资。教师生病要有区人民医院的诊断书,在学校和联区公示。
  同时,在学校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公布每个岗位的职责和工作量,定岗定员,因事设岗。所有在岗教职工的照片、工作量都要挂在学校醒目的地方公示,让师生监督。
  500多名在编不在岗的教师重返教学岗位后,教育局辞退了多余出来的579名临时代课人员。仅此一项,每年就为财政节约开支150多万元。
  朔城区推行的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过去,北邢家河学校有几名在编教师离岗,教学岗位由临时代教人员充任,学生感到升学无望,纷纷转学或辍学。离岗教师回来后,流失的学生又陆续返回教室,学校在校人数由过去不足500人,很快上升到现在的700多人,村小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改革引入了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教师普遍有了危机感、压力感和紧迫感,不干要被淘汰,干好了收入就多,教师责任心普遍增强,争相上课。张蔡庄联区校长罗君说,过去,学校安排教师上课很难。现在,老师都想多上课。从“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到“干多干少有体现,干好干坏不一样”,教师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合理的制度使教师进入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制度出和谐,竞争出活力。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