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锁定四个环节
18日起,山西省开始治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四个环节中的"污、劣、乱、差"问题
19日,从山西省政府获悉,即日起,山西省将以初级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消费四个环节为重点,着手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同时启动省、市、县三级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和重点企业的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网络建设。
此次专项整治,山西省要着重治理"污、劣、乱、差",从田间地头到流通消费,全程"监控"食品安全。
初级农产品治"污",主要是推进水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场)建设,全面推进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工程,全面开展名优农、林、水产品认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逐步扩大到全省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等。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治"劣",重点实施食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百千万工程",以打击非食用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滥用食品添加剂等百姓反映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食品制假售假违法行为作为重点,以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为重点区域,以农村儿童食品为重点产品,规范一批、整顿一批、取缔一批、曝光一批。
食品流通环节治"乱",严把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对涉及食品生产、销售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经营资格进行全面清理。
在消费环节治"差",着力解决餐饮业、食堂等食品消费环节中的突出问题,在餐饮业和集体食堂全面推行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对餐饮业和学校食堂的食品原料使用、餐具消毒进行专项检查。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