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大老校区:300余人重新竞聘上岗
5月22日,随着最后一批岗位聘任人员名单的公示,历时12天的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后勤集团内部岗位竞聘工作圆满地告一段落。
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后勤集团岗位竞聘工作在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集团干部职工的配合支持下,共完成了328个岗位的竞聘。正式职工和社会用工均重新择岗、竞争上岗,正式职工全部顺利进岗;实现了以岗定酬、岗酬结合;实现了岗位进一步精简,总设岗数减少了13个;实现了整个竞岗过程的平稳、有序进行,无职工投诉。
为确保竞聘工作的顺利进行,老校区后勤集团从去年成立后班子成员就开始着手准备方案,于去年年底经班子成员讨论修改确定初稿。今年经组织人事部、纪监审办公室、产业管理及设备供应处等部门的多次讨论修订,最终于四月份确定并报学校领导批准实施。校党委非常重视,党委书记罗布江村同志多次作了具体指示。为保证公平公正,成立了由副校长土登任组长,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集团领导为成员的“竞聘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全体员工选举产生了十名职工代表参与整个竞聘工作。
此次竞聘工作坚持按“集体决策、以人为本、公开择优、按岗定酬、总量不变”为原则,淡化身份、强化岗位,淡化组织安排、强化双向选择,停止因人设事、实行因事设岗。参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实现合理定岗、竞争上岗、以岗定酬,激发广大后勤职工为学校发展再立新功、再创新业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依照国家相关规定,此次竞聘工作实施了多元化的方案:(1)正式职工优先竞聘。正式职工竞聘工作结束后,再进行社会用工聘任工作。竞聘过程均为双向选择。正式职工三次竞聘不成功者,由集团一次性安排工作。(2)不愿竞岗的正式职工由集团办公室组织业务技能学习,学习期间只发放档案工资,;(3)社会用工落聘后,不再续签劳动合同。
根据竞聘实施方案的规定,竞聘工作结束后,集团原来实施的“津贴分配办法”即行废止。新分配办法改变了过去按身份领取报酬的办法,实行一岗一酬、岗位津贴按岗位系数分乘以分值计算。
竞聘工作从5月10日开始至5月21日结束,历时12天。其间,集团多次召开办公会对竞聘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并召开了竞岗工作动员大会。集团吴总经理在会上对全体职工做了全面思想动员工作,他对当前的形势、竞岗目的和原则等进行了阐述,并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深入浅出的进行了分析讲解,希望大家认真理解、支持配合、正确对待,并要求广大员工结合岗位性质、自身条件,按竞岗安排程序和日程定好位、选好岗。5月18日,经过自主选择、部门审批、集团办公会研究和设岗竞聘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第一批竞聘名单公布出来,近80%的正式职工成功聘上自己选中的岗位。5月21日,顺利完成社会用工的竞聘工作。至此,全部竞聘工作圆满完成。在这次竞聘工作中, 老校区后勤集团328个岗位,全部以竞聘上岗方式进行,其中正式职工中有28.2%的员工通过此次竞聘工作重新选择了岗位,10%的员工跨部门竞聘成功,5%的员工竞聘到社会用工岗位工作;47.45%的员工通过此次竞聘提高了岗位津贴,有32.05%的员工在此次竞聘工作中减少了岗位津贴,最高减幅达39.8%。
从此次竞聘的岗位、参与的人员来看,涵盖面之广、触动点之深、竞争之激烈,在老校区后勤集团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通过这次分配机制改革,在集团内部进一步淡化了身份管理、强化了岗位管理,实现了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转变,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积极性,积极营造和谐的人才成长环境,使人才脱颖而出。同时,通过竞聘,使员工感受到竞争的存在,激发了员工的危机意识。通过此次竞聘工作,再次显示了后勤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后勤精神。
老校区后勤集团将以此为开端,继续把符合我校特点的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积极稳妥的推向深入,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组建一支素质较高、人员精干、充满活力、结构合理的后勤工作队伍,形成一套设置科学、运行有序、运转高效的后勤内部管理体制,推进我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同时努力提高我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学校办学效益,减轻学校负担,保证学校的发展和稳定,为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据西南民族大学老校区后勤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