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信息

关于高校校园绿化管理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作者:admin日期:2006-05-12来源:

关于高校校园绿化管理中若干问题的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勤集团   孙立钧)

 

园林绿地的构成有多种要素:建筑、铺装、山石、水体、雕塑、灯饰和植物等等。建筑、小品等景观因素在工程施工中可以基本确定其形态、体量、质地,工程完工后很少有变化;而植物是园林绿地中唯一有生命的景观因素,能根据季节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并随着植物的生长而使植物景观发展变化,增加了园林的观赏性,是园林绿地管理中的重要因素。绿地养护中也素来有“三分种七分养”之说,体现了园林植物养护管理在园林景观塑造中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的校园绿地作为城市园林绿地的组成之一,有着城市园林绿地的共性,并还有高等院校绿地的特性;绿地的养护管理也要根据这个特点,不同性质的绿地采取的养护管理措施也有所区别。笔者根据多年的校园绿化管理经验,提出高校校园绿地养护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以期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同探讨。

 

一、  管理要尊重设计思想,体现设计意图。

校园绿地的规划布局大多是综合式,即在现代建筑和校园广场周围以规则为主,而在校园休憩绿地中多以自然式为主,两种绿地布局方式在校园的不同功能分区间过渡,景观氛围的塑造、植物的选择也各不相同。养护管理者要充分理解规划布局特征和设计的思想意图,对不同的绿地采取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

    规则式绿地常对周围的建筑环境起到烘托的作用,植物为了与整体氛围相融合,也多是做整形修剪或栽植成色块,着重体现植物的色彩美、图案美,所以在绿化养护中要领会设计意图、遵照设计思想,修剪应力求规则整齐,草坪控制在一定高度内,及时更换花坛、花境,呈现整齐美观的绿地环境。

自然式园林绿地非常注重整体构图和布局,植物的选择除了注重色彩、花期季相外,更强调植物的姿态和蕴含的文化特征,常常以画意、画理进行选择,并与绿地的意境创造相结合,既有休闲绿地的观赏效果,又突出校园文化的氛围特征。绿地管理一定要从这一角度出发,根据休闲绿地特征和校园绿地特性,才不会除出现画蛇添足的事情。

如校园中为了丰富立面景观,于中心绿地密林中堆土成山,形成休闲攀登与互动赏景的场所;同时山脚埋石,栽植低矮、匍匐的植物,如麦冬、铺地柏等,山巅或山腰处植以生长缓慢的常绿矮生小乔木或灌木,模拟自然山体姿态,使之呈巍然之姿。若管理者不能理解这一意境,在山体上栽植高大落叶速生乔木,几年后树荫如盖、喧宾夺主,使堆叠的山体成为树下的小土包,有悖于设计者的初衷,影响了园林意境的创造。

 

二、  明确主景与配景的关系,合理分配。

校园内人流量大、人流时间较集中,使绿地遭到破坏的可能性增大,加重了绿化养护管理的负担。校园绿地管理中,为了减少外在因素对自然景观的破坏或影响,常常会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如草坪边添上护栏,绿地中树立标语牌,绿地中增设垃圾桶等。管理者的出发点是好的,想使景观不受破坏,把最美的风景留给观赏者,但是要明确保护设施在景观中的从属地位,使保护设施放置的位置、体量、色彩等方面切记不可喧宾夺主,成为景观视线的靓点或焦点。若不能充分地考虑景观中主次的关系问题,就会造成一些尴尬或遗憾。

校园内有些绿地,设计者本意是用疏林草地或大面积的缀花草坪来体现开朗疏阔的环境氛围,管理者为了保护草坪避免被践踏,用铁(木)栏杆将草坪围护起来成为封闭的景观,改变了绿地的空间氛围,也隔断了景观的连续与延伸;更有甚者,将栏杆刷上特别醒目或与绿地反差极大的颜色,如白色或银灰色,直接地改变了观赏主体,使绿地成为栏杆的展示背景。由于校园中人口密集度较高,不宜大量设置封闭式绿地,如果确实造景需要,采取常绿植物矮篱或低矮的仿竹栏杆,或竹篾扎成低矮的栅栏并涂上深绿色,都更容易与景观融为一体并达到绿地的防护目的。

校园绿地中的保护标志牌也是管理的措施之一,主要起提示作用,最好用原木原色、小巧别致,置于绿地一角,才能与绿地协调一致;垃圾箱也切忌以鲜艳夺目的色彩成为绿地的观赏点。

 

三、  加强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

校园绿地和城市绿地一样,要达到较好的观赏效果,也要跟上园林科技的发展步伐,不断的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跟随城市绿地发展的趋势,才能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增强效园绿地观赏效果。

在植物品种的引进和更新上,管理者要留意园林科技资料,明确引进或更新品种的优势、习性,在校园绿地局部中有针对性的应用。如一二年生草花品种多、观赏性高,但是多以F1代繁殖才能在花期、色彩、株高等方面有较佳表现,购种成本较高,可以在校园大门、图书馆、教学楼等重点地段的花坛、花境中少量应用,突出校园活泼开朗的气氛。现在的校园绿地改造中很多大量采用草坪,特别是冷型草(以高羊茅为主),不但对水分、养分和修剪的要求较高,加大了养护成本,而且景观效果比较单调,如果在校园绿地中大量应用宿根地被和野生地被花卉,不但管理粗放,也丰富了景观的观赏层次。

园林发展中的新产品、新技术也是为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观赏效果服务的,如病虫害防治的新方法、大树移植保水成活的新技术(产品)、草坪栽植的新材料等等,绿化管理者一定要多了解、多学习,掌握新信息才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四、  管理中加强安全意识。

校园绿地的主要目的是创造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使师生员工在身心上得到放松与愉悦,则绿地的安全氛围是绿地欣赏过程中基本的生理要求。

园林绿地管理中的安全性问题涉及到园林各要素。建筑小品在使用年限中要经常检修,对于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要特别关注;假山由于游人的攀爬,边角石块或底座容易松动,要及时加固或用标牌提示游人禁止攀爬;水中汀步容易生绿苔使游人滑落水中,要经常擦拭;问题最多的是植物管理。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害,特别是蛀干害虫天牛等危害,性状常常表现地极为隐蔽,在遇到大风或其他恶劣天气时枝干会突然折断,给安全带来很大的威胁;乔木偏冠也是一个常见的问题,由于树木生长过程中常常会为了避让电线、建筑或管道,进行了非观赏性的不均衡修剪,为安全埋下隐患,待树木长大后自身偏斜的冠形和重量压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在风雨恶劣天气中易连根掘起。所以要求园林管理者有预见性,除了加强养护措施外,还要注意检查和及时的修剪,在养护管理中最大限度地阻止事故的发生。

 

五、  注重绿地的卫生问题。

洁净卫生是园林美的基本要求。这不但是单纯意义上的环境保洁,选择洁净、无污染的品种,更指是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健康、卫生无污染。

首先,确保绿地中植物品种本身的洁净、无污染。常见的污染类植物有雌株毛白杨、悬铃木等,对于前者,发现后尽快更换为雄株,减少春季污染;对后者要加强管理措施,秋冬季节对带果枝进行强修剪,避免第二年春季的球果飞絮。由于校园的特殊性,在实验楼和其他配备精密仪器的建筑周围,一定要避免植物飞絮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加强观赏植物的病虫害管理。园林植物中乡土种类抗性较强,各类病虫害危害较少,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污染,资源开发和品种的推广,越来越多野生或外来观赏植物的引种,产生了更多的病虫害危害,影响了园林植物生长。叶斑病、锈病、煤污病等病害使植物生长不良,降低了植物的观赏性;天牛、吊死鬼、洋辣子等虫害不但影响了景观效果,使游人产生不愉快的心理,还直接给游人生理上造成不舒适的感觉。管理过程中要掌握各种病虫害发生时间和特点,及时、有针对地防治,争取在早期控制病虫害发展趋势,减少对绿地的污染。

 

六、  管理中的节约意识。

由于高校经费在绿化养护上投入有限,为了提高绿化养护管理水平,增加新品种和加大花卉更换量,所以绿化养护费用的节约是校园绿地管理中的大问题,以节约增效。管理要驻足于措施上和资源上节约,减少养护经费。

首先是加强对病虫害的防治。要不断总结观赏植物病虫害发生规律,提早预防、及时处理,降低病虫害危害或反复的次数,减少植物损坏和死亡更换的数量,将景观经济效益的损失降到最低。

其次是节约用水的问题。对不耐旱植物,特别是草坪和花带,传统的浇灌方法是人工持管浇灌或任水在绿地中自主流淌,使大量的水渗漏流失,利用率较低;土壤长期的冲刷,使土壤有机养分淋溶而硬化。现代浇灌最好采用自动喷灌和微喷,定时定量地补水,保持植物生长所需土壤水分和养分,提高水的吸收率,特别在水资源匮乏和缺少中水设施的地方,节约用水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校园绿地中的植物景观是绿地中动态的景观,要求绿化养护管理也是动态的管理,根据植物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更新;同时,管理者的知识技能也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必须紧随科技发展步伐,才能提高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