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扬帆启航
近期国务院印发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正式纳入了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进入了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新时期。
公民是参与主体
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形象地比喻说:"《纲要》的制定和发布实施,就是涨人民群众科学素质之水,扬科学精神之帆,行科技创新的大船。"
人力资源素质被公认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而我国则面临着严峻现实:一方面经济飞速发展,一方面公民科学素质相对较低。
发达国家历来对公民科学素质高度关注。比如,美国科学促进会1985年制定了面向未来、致力于提高全体美国人科学素质的长远计划──"2061计划",提出了到2061年美国公民人人具有科学素质的目标。欧盟2003年实施了"欧洲研究区"和"科学与社会"两大战略计划,其中"科学与社会"是一项促进科技进步、提高公民素质的长远战略。
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需要素质良好、勇于创新的亿万劳动者大军。我国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而且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创新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是继《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实施之后,国家提升全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
新建一批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科普画廊、科普活动室,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纲要》的内容,都与广大人民群众直接相关,《纲要》强调的是"全民参与"。
这意味着广大公民今后将有更多接受科学教育和培训、享用科普信息和优秀作品、选择科技传播品牌传媒、进入科普基础设施的权利和机会。
四大重点人群 四项基础工程
实施《纲要》不是单纯的政府行为,也不是群众的自发行为,而是政府、社会和全体公民都来参与和推动的一场广泛的社会行动。
我国人口数量庞大,《纲要》明确强调针对"四大重点人群"实施以下主要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青少年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仅为城市居民的1/6;适龄劳动人口科学素质不高,难以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科学素质水平则直接影响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科学管理。
国内外研究表明,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劳动人口中75%左右只具有初中或小学文化程度,其中文盲、半文盲占8%。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离开学校以后缺少接受继续教育和参与科普活动的机会与途径,难以进一步提升自身科学素质。其次,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城乡发展不平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水平较为低下,在农村4.97亿的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培训的不足5%,受过技能培训的仅为1%。
为此,《纲要》列出具体任务: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城镇职工在职培训达到2.5亿人次,农民工培训2亿人次。《纲要》提出25项具体措施,旨在为提高公众科学素质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号角已经吹响,《纲要》明确制定了目标:到2010年,公民科学素质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到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1世纪初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