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民族大学强化学校用电节能管理
中央民族大学后勤产业集团 石亚洲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使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学校从1999年起连续扩招,在校本科人数由3500人增到8200人,在校生人数达万余人。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后勤用电量同比增长最快。2002年的用电量比1996年翻了一倍,比1999年增长2/3。
随着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拨款改收费的实行,加强对用电的节能管理和成本管理势在必行。在具体的管理中,采用哪种管理模式,这是能否实现成本管理的关键。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改革用电管理模式
学校用电管理模式一直是沿用“大包大揽,统收统支”的方式,也就是学校所有用电费用均由学校支付,校内各单位、个人用电随意性大,部门或个人无用电经济责任,使一些部门或个人不断使用违章电器,长明灯也大量存在,造成学校电量大幅度浪费。因此,改革这种用电管理模式是必要的。
基于对学校用电状况、财政支付能力、师生心理承受度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学校采用了“分清职责,适度控制,指标分解,超额自付”的模式,也就是将全校的用电按不同的功能进行区分,然后根据功能确定不同的免费用电量指标,超出指标的,由相关责任单位和个人支付。如办公室、学生公寓均分配不同的免费指标。免费指标部分由学校支付。这样,使全校用电量在一个总控制范围,从而为后勤成本管理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改革电量电费管理模式:
用电模式改变后,电量电费的计算以及采用何种管理模式是一个相关的配套过程。我们在设计电量电费管理模式时,考虑了三个特点:①准确性,也就是每个功能点、每块耗数的计量应是十分准确的,否则,用户会提出异议。②高效性,由于抄表、核对工作十分艰巨,因此,能否减轻工作量,快捷方便十分关键。③安全性,从根本上解决因使用大功率电器所带来的用电安全隐患。从上述特点出发,我们设计了三种电费管理模式:
方案一:传统的电表计量管理模式。采用这种模式,大量的抄表、核对工作十分艰巨,且收费方式单一,不能对欠费用户进行有效管理,要对学生公寓实现安全用电管理功能,只能采取旧式的加装限电器的方法,此种方法显得过于机械,不便于灵活管理。对于单个电表的工作状况,只有逐个排查后,才能确认,无法宏观掌握全校用电使用情况,不便于整体维护,实现成本管理,不符合现代管理的需要。
方案二:IC卡表计量管理模式。这种方式虽然免却了大量抄表工作的繁琐,但仅能就售电总量进行统计查询,此外,开放的读写窗口,易受外界攻击,电表被攻击造成控制系统失效后,很难取证认定,极易发生用电纠纷,同时容易被用户“黑电”,无法避免偷电的隐患。
方案三:采用高科技的电表计量管理模式。为了满足三个特别要求,又合乎高校后勤实际现状的管理模式。于是,我们组织专人进行研究开发,同时,与建设部、中科院的智能化专家学者进行沟通、请教,并与相关的公司、科研机构合作,终于在2001年10月开发出一套学校电表计量管理系统,并在2002年5月以前,在全校范围内安装完毕。这一管理模式的优点是:①管理控制方便。该系统全程采用计算机管理,全校的用电情况只需在一台计算机上就能一目了然,对于偷漏电、超负荷用电量等非正常用电可以自动报警,自动关断。为方便对学生公寓管理,我们在每栋学生宿舍楼还设立分终端,宿舍值班员可以随时掌握每个房间的情况及现场处理特殊问题。系统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每个功能点的用电量,功率实现自动调节,从而满足了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②统计方便、快捷。该系统可以根据管理要求,对每月、每天,甚至每天的具体时段的用电情况进行统计,同时,还可以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报表,这样,不但大大减少了日常人为工作的繁琐弊端,而且还使准确性大幅度提高,用户基本没有异议,从而也使收费工作十分顺利。③投资改造力度小。
该系统工程在每块电表之间的联结和全校整体电量数据的传输方面,就是利用原有电线,通过扩容技术,以载波方式使数据由每块电表传至计算机终端,不存在大量的线路改造,而且,现场维护工作也较为简化。
学校通过上述方案的比较,找到了适合学校后勤发展特点的电量管理模式。从目前的系统运行来看,效果是令人满意的。我们也以此为起点,专门注册了北京科通达科技公司来规范运作,进一步加大其科技含量。目前,该公司已被列为北京市高新技术企业。
三、效益分析
面对新的用电模式和电量电费管理模式,不同的群体意见不一致,甚至后勤员工也有一部分不理解,担心高科技抢了饭碗,实际上,这只是运行机制的转变,是工作性质的转变。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后勤产业集团作了大量工作,保证了新方案的实施。现在看来,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节能办的员工、电工、公寓值班员大都能运用自如地操作这套系统,工作量也轻松不少。
这里我们通过对2002年5月份学生公寓所装的888只/户电表数的经济效益分析进行比较:据统计,888只/户电表在系统使用前月总用电量为56912千瓦小时,系统使用后月总用电量为37170千瓦小时,共节约19742千瓦小时,减幅达35%,合人民币8686.48元(电价为0.44元/千瓦小时),系统使用后月回收总电费10123.2元,每月创造经济效益为节约+回收电费=8686.48+10123.2=18809.68元,年创造经济效益达22万余元,从全校整体运行看,回收经济效益基本上达到了当年投资改造成本。同时,由于该系统对超功率用电等非正常用电可以自动关断,有效地控制火灾隐患,受到北京市领导的好评,目前己准备列入“科技创安”推荐项目。
总体说来,通过采用高科技的电表计量管理模式,全校用电状况可以在一台计算机上反映出来,而且随时备查,对非正常用电计算机将自动报警。这样既有效地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了人为因素;也有效地加强了学校电量、电费及用电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