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6年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点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将为整个“十一五”打下良好的基础。全省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政府2006年相关工作目标任务和部署要求,大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和机制建设,把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继续加大艾滋病、结核病、乙肝、SARS、人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力度,切实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赋予的各项职责和任务。
按照确保重点、统筹兼顾、提高能力、城乡并重的基本原则,在做好重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同时,做好传染病突发疫情的控制处理;在基本完成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和硬件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机构内涵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加强省市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能力的同时,加强乡镇防保组织建设,提高基层防病能力;在重视加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同时,大力推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抓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措施落实的同时,加强对防控形势调研分析,科学开展防控工作。
一、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提高综合工作能力。落实卫生部《关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的若干规定》,进一步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功能定位,强化信息和指挥体系,加强人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综合能力和水平。尤其是针对当前我省基层防保组织体系不完善,预防控制工作能力较低,经费保障和补偿机制没有有效建立的情况,重点加强对乡镇防保组织建设、人员培训等方面工作,切实提高基层防治能力,逐步将基层防保组织建设纳入法制化和规范化管理。
二、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分级管理,逐级培训的原则,加强对疾病预防控制管理干部和疾控机构实验室、现场流行病学等专业培训,提高各级卫生人员的管理和业务水平,以满足当前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需要。同时,加强对实施国际援助项目、国家公共卫生项目、省级项目管理方面的培训工作,提高项目执行能力。
三、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按照国家即将出台的《艾滋病防治条例》和《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的工作要求,积极实施国家、省级财政支持项目和全球基金、GAP、CIPRA及中美合作利辛培训基地等国际合作项目。逐步完善我省艾滋病治疗关怀体系,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进一步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中涉及卫生部门的免费自愿检测、免费抗病毒治疗、免费母婴传播阻断的工作;加强艾滋病监测和疫情直报工作,会同公安部门做好看守所、拘留所、强制戒毒所即“三所”人员的艾滋病抗体集中筛查工作;会同公安、司法部门做好监狱、羁押、收教等场所新进入人员的筛查工作。加强血液安全;积极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充分发挥高危人群(行为)干预工作队的作用,加大预防艾滋病干预力度;会同相关部门全面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和全社会健康教育活动;继续组织实施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项目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四个一”工程和建设三条保障线,“四个一”工程是指为艾滋病重点救助关怀村装备一套设施、建设一条道路、为住房特别困难的艾滋病人建一处住房和为艾滋病感染者及家庭提供一套饮水设施;“三条保障线”是指重点村艾滋病患者的医疗保障线、艾滋病孤儿孤老的生活保障线、患者家庭的生产生活保障线。
四、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2006年度工作目标为继续保持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100%,新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保持在70%及以上、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及以上,初治涂阴病人完成治疗率达90%。加强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协作,做好结核病人诊断、转诊和治疗工作;加强卫生与妇联等部门合作,充分利用妇联的工作网络,促进全社会重视和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继续组织实施好“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中国结核病控制—日本援助项目”、“FIDELIS”等国际援助项目;组织做好全省分级督导检查,省级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督促检查和技术指导工作,推动全省结核病防治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五、加强乙肝防治工作。自2002年我省乙肝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后,接种率逐步得到提高,今后将进一步提高乙肝疫苗接种水平,尤其对乙肝接种率低的地区,加强工作的组织和督导,实现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达75%和全程接种率达85%的目标;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全球疫苗免疫联盟为我省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提供支持的GAVI项目;同时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的要求,加强对预防接种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安全注射工作,防止出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事件的发生。
六、贯彻实施《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范开展儿童免疫规划工作。一是进一步部署推动《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的贯彻实施工作,严格按照《条例》要求,加强对Ⅰ类、Ⅱ类疫苗接种的分类管理,确保疫苗接种工作规范有序进行,特别是严禁擅自开展群体性预防接种。二是加强全省预防接种规范化门诊建设。严格按照我厅制定的《安徽省预防接种门诊建设标准(试行)》,开展规范化定点预防接种门诊建设工作,提高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三是做好预防接种单位指定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区域卫生规划,根据服务人群、服务半径和服务内容,科学合理指定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并明确其责任区域。四是加强从事预防接种工作的医疗卫生人员上岗培训工作,设有产科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谁接生、谁接种”的原则,承担新生儿乙肝疫苗和卡介苗首针预防接种工作。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从事预防接种技术工作。五是在全省Ⅰ类疫苗预防接种率调查的基础上,对接种率低的地区,继续组织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和在重点地区组织实施消灭脊灰强化免疫活动。六是加强AFP病例监测,完善病例报告监测系统,继续保持无脊灰状态,做好舒城县疫苗衍生脊灰病毒病例的防控工作。七是继续加强流脑、乙脑等免疫规划针对性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
七、加强疾病监测工作,继续加强以霍乱为主的肠道传染病、乙肝、流行性出血热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组织做好霍乱、流感、人禽流感、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感染性腹泻(○157)、出血热、菌痢、狂犬病、钩体病等疾病监测工作;做好夏季肠道传染病门诊建设工作;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病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防止“病从口入”。
八、继续抓好重点慢性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疟疾病人的早发现、早报告和正规治疗工作;做好2006年的春季休根和高发期防治工作;加强对基层疟防人员业务培训,提高基层防治人员的报病意识和防治能力;落实防蚊灭蚊等综合性防治措施,防止输入性恶性疟及疟疾的局部暴发,努力遏制疟疾发病回升势头,同时组织做好全球基金疟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做好迎接国家对我省丝虫病达标考核验收工作。按照《全省实现消灭丝虫病工作计划》要求,组织进行消灭丝虫病达标验收工作和资料整理工作,努力实现全省消除丝虫病目标。三是加强麻风病疫情的主动监测,及早发现病人,及时实施规则联合化疗,巩固麻风病防治工作成果。四是做好性病监测和防治工作,逐步建立规范化性病门诊并积极与艾滋病监测检测工作相结合。五是积极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工作,指导和完善社区综合防治示范点工作,积极开展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癫痫和精神卫生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六是做好牙病防治先进县的评选工作,做好全国第三次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九、认真组织实施中央财政支持的公共卫生项目。在认真总结实施2004年中央支持的公共卫生项目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卫生建设情况和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认真组织2005年(2006年实施)中央补助公共卫生项目实施工作,即包括艾滋病,结核病,免疫规划,乙肝,精神病,癫痫,疟疾,麻风,SARS、流感及人禽流感监测,要求加强与部门间沟通协调,做好具体实施方案的设计,合理安排项目资金并加强项目资金的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项目实施绩效评价机制,加强监督检查,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率。
十、及时指导和组织全省传染病疫情的控制处理,防止出现疫情的扩散与蔓延,努力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把损失降低到最小程度,切实保障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据安徽省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