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艰苦创业
看今朝百舸争流,期望几许
——访往届后勤管理分会领导
(本网讯)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分会自1985年成立至今,已走过了风风雨雨的20年。这20年中,凝聚着广大后勤同仁的心血和智慧,一批老的后勤工作者有的已白发苍苍却仍奋斗在后勤岗位上,有的虽退居二线却时刻在关注着分会的发展与进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后勤分会,为此,本网通讯员特意采访了三位往届后勤管理分会的领导,和他们一起品尝创业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
访后勤分会第一届理事长刘忠德、副理事长卜中和、秘书长张子元
问:请卜老、张老说说后勤管理分会组建的初衷。
答:八十年代初期,教育部还没有设立分管后勤的机构,虽然在83年设了一个总务处,但人手少,要管几十所部属高校,精力顾不过来。而地方上一些教育厅或高校有的已成立了类似的组织,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教育部几次提出“以伙食为中心”的后勤改革工作要加强,希望有一个民间组织来作其参谋。由于当时同济大学乃至上海市的后勤保障走在前列,有一定的特色,在一次伙专会上,来自七个省的后勤工作者自发的提出成立一个民间组织,以上海为龙头,逐步向全国辐射。在政策环境、财政状况、思想认识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多困难的情况下,后勤工作者们发扬艰苦奋斗、白手起家的精神,通过二年的酝酿筹备,借1985年11月全国伙专会表彰大会之机,在北京正式成立了中国高教学会后勤管理研究分会。它的成立,是民间的需要,是改革开放的需要,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有了这个平台,后勤改革得到了稳步的推进和长足的发展。
问:三位后勤分会的老前辈对分会成立20年来走过的历程有何感受?
答:1、后勤分会成立20年来长盛不衰,而原来的许多高教研究分会却逐渐消亡,这说明后勤分会有旺盛的生命力,极强的凝聚力,并赢得了“天下后勤是一家”的美誉,这说明分会的成立是符合社会发展、符合民心民意的。
2、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充分说明了后勤在军事上的重要作用,后勤对高校也是如此。后勤分会对推进后勤事业的发展、推进改革和队伍建设是功不可没的,从每次组织会议各地后勤人争相参加可看出分会的人心所向。
3、有了后勤分会,后勤人找到了自己的组织。后勤人有了自己的寄托和希望,有困难大家都愿带到分会来共同研究解决,分会起到了纽带和桥梁的作用。
问:请问三位对新一届的后勤分会理事会有何建议?
答: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做到五个加强: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理论素养;加强理论改革研究,提供决策依据;加强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素质;加强论坛交流,不断提高水平。高校后勤要遵循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规律,为中国的教育发展、教育目的服好务,衷心希望新一届班子能夯实基础,在更高的起跑线上实现新的跨越。
访第六届后勤管理分会理事长王富
问:请您谈谈后勤分会的作用?
答:1、后勤分会作为政府与学校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在传达政府精神,反馈学校改革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三服务二育人”目标的实现。
2、后勤分会是一个学术团体,在这个团体中,后勤人可以自由民主地决策,进行理论研究和学术总结,可以开展学术争鸣,促进了后勤人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指导实践。
3、后勤分会是民间的社会的群众团体,利用这个民间组织进行横向交流。二十年的经验证明,这个组织很有凝聚力,得到了大家的由衷喜爱。尤其成立了网站,创办了自己的杂志和刊物,为后勤人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信息交流渠道,每个后勤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办好自己的网站和刊物,献计献策,群策群力。
问:请您谈谈分会工作的评价。
答:本人亲历八届理事会的成立历程,分会的发展壮大,既有后勤人自己的努力,又有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群众参与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届比一届发展势头更好,办得更红火,加上有了国家教委、中国高教学会的充分肯定、鼓励和大力支持,促使其为后勤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问:请您对后勤分会提出几点建议和希望。
答:希望新一届理事会能继承和发扬前八届理事会的优良作风,针对当前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总结出几条行之有效的经验,逐个问题研究对策。面对340多个后勤岗位,针对每个岗位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措施和途径,将改革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四点建议:建议新一届理事会能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加强后勤队伍培养和能力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加强规范化建设。我相信,新一届理事会有条件、有实力、有能力、有信心能将分会办得更好。
在采访中,记者深切地感受着在后勤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对后勤工作的无限热忱和无私情怀。他们的希望都是共同的,希望新一届理事会不负重望,将后勤分会越办越好。
本网通讯员:黄亮姿,何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