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贵仁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论坛上指出:
深化改革建立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高校后勤改革发展论坛12月4日举行。教育部副部长袁贵仁、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刘忠德等领导,以及全国各省市教育厅及部分高校的负责人共500余人出席此次会议。
袁贵仁说,经过六年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政府投入不多、没有增加学校负担的情况下,后勤支撑了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贡献,为高等学校的稳定作出了贡献,为高等学校办学模式的转变作出了贡献,也为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作出了贡献。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所以能够在平稳有序的情况下取得突出成绩,有几条主要经验:一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努力使后勤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二是坚持政府主导、高校主动、社会参与、统筹规划、政策支持、分类指导、全面推进、分步实施的方针,冷静分析、沉着对待、稳妥推进;三是坚持健全市场推动和企业方式运作机制的改革方向;四是坚持学生公寓和食堂的建设、改革与管理的工作重点,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五是坚持因地因校制宜的方法,选择适宜的改革路径和实施办法,不搞一刀切。这些既是以往工作的宝贵经验,也是所有高校后勤工作应当坚持的重要原则。
袁贵仁指出,就全国而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远未完成,不少高校的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没有实现质的变化。后勤虽然已不是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但依然在较大程度上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后勤社会化的深入推进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解决当前高校后勤中存在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深化社会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一要逐步开放校内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作用实现后勤资源的优化配置;二要逐步剥离高校办后勤的职能;三要建立并不断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学校规范、舆论监督、师生参与相结合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监管体系;四要做好政府主导工作,加快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后勤管理职能的转变,推进高校后勤行业管理,完善必要的改革配套政策。
袁贵仁指出,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把体制机制建设贯彻始终,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上下功夫,使改革进入良性发展状态,提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要突出学生食堂和学生公寓这两个重点,争取通过改革,加快硬件建设,完善软件管理,切实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和生活条件。要进一步明确,后勤社会化并不是一切推给社会,“学校教育,育人为本”,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始终是高校的重要职责,后勤服务中“公益性”的责任依然在政府和学校。要明确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实现的途径可以不同,各地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切实有效的办法。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