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教育的曙光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础性工程。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让西部的孩子都能接受优质的教育,缩小东西部在教育上的差距,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提出的战略举措,也是惠及贫困地区几千万人口、几百万孩子的民心工程、阳光工程。
为了使西部的孩子、西部教育尽早受惠这项工程,2004年2月国家西部“两基”攻坚计划正式实施,国务院决定用4年时间,投资100亿元,建7727所寄宿制学校,让165万名新增中小学生进入新建校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西部地区的人均受教育水平。
西部“两基”攻坚经过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各项工作开局良好,进展迅速,已有1694所寄宿制学校在高原、深山、牧区等偏远贫困地区开工建设。今年秋季开学,就将有数十万学生告别茅草屋、木板房、破窑洞,走进干净整洁的校园,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开始崭新的学习生活。
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全国上下齐心协力,特别是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奋斗的结果。一年来,“两基”攻坚工作一直挂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心上,他们不仅多次就“两基”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还亲临西部攻坚县视察指导。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层层签订责任书,承担起相关责任。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在许多攻坚县,财政、农业、土地、税务等部门各项配套措施同步跟进。对农村贫困学生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吸引了许多家庭困难的学生走进校园,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与寄宿制学校建设密切配合,为这些学校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也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支持与帮助。不同层次的对口支援工作和结合寄宿制工程建设与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后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使得教师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改善。这些都将为实现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提供条件,为“两基”攻坚目标的实现提供切实保障。
当然,西部“两基”攻坚工作只是开局,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近日,国务院在内蒙古召开的西部“两基”攻坚现场汇报会,既是对前一阶段各地“两基”攻坚工作的总结与交流,也是对继续做好这一工作的有力推动。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再接再励,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真正使这个惠及千万人口、百万孩子的民心工程成为广大西部地区人民群众的称心工程,让这项阳光工程尽早给西部教育带去曙光。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