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学校教育应以“大学业”为中心

作者:admin日期:2005-08-05来源:

学校教育应以“大学业”为中心

 
 
  学校教育应该以什么为中心?一曰以教师为中心,一曰以学科教材为中心,一曰以学生为中心,还有的以教学为中心等。我们则提出以大学业为中心。
  学校有三业:学生的学业、教师的教业、校长和管理部门的管业。
  在上述三业中,学业是第一位。教业、管业是为学业而存在的,且为学业服务,应该属于第二位、第三位。新学业就是在校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学会做人。
  新学业论认为,学业是按照学校学制规定、修业年限、具体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及教育教学计划,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有系统、有组织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是促进身心结构健全、智慧才能开发、品行人格完善的过程。
  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来看,学业包括学德、学智、学体、学美、学劳的全部过程;从上海二期课改的课程设置来看,学业包括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学习的全套过程;从学生成长记录及综合素质评价手册记录内容来看,学业包括学业成绩、学业行为、学业特长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十年寒窗苦”,就是为了完成学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成为21世纪所需要的有用人才。新学业既包括三类课程的学习过程,又包括非三类课程的学习过程,既包括认知领域的学习过程,又包括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的学习过程等。
  “大学业”是什么?
  新学业是个大学业,学校应该以大学业为中心来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学校学业管理与评价。
  校长是大学业的提供者、管理者,除了提供和管理课程教材、师资设备之外,还要坚持以大学业为中心做好管业工作,以保证学生得到均衡发展并经过自身努力按期完成学业。教师是大学业的引领者、指导者,除了引领和指导学生做好功课、完成学业之外,还要坚持以大学业为中心做好教业工作,为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而进行爱的教学。学生是大学业的追随者、体验者,为完成大学业才来到学校从早到晚坚持数年如一日进行学习,其目的不仅要学会读书,还要学会做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应该加强管理改革,优化教育环境,创设良好的教育气氛;教师应该加强教学改革,努力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学生应该培养自己学会自我选择,强化自主学习。
  强调表扬和激励
  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最大的问题是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尽管学校教师是社会文化的代表,良好行为的模范,但在这种课堂教学方式中,还是应以大学业为中心。大学业具有全面性、差异性和主体性,它强调使用表扬的方式和鼓励性的评价的方法。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尽管教育的目的仍然是基本的,但对外适应的方法不完全是监护式的,既有监护的一面,又有独立自主的一面。
  教材的适应性要强
  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学科教材为中心。以学科教材为中心太强调系统知识的结果,只能对树立教师权威有突出的作用,学生仍处于被动的地位。人生苦短,学科教材不必太强调系统知识的重要性。学生在有限的时空内,也只能获取相对比较系统的知识。相反,应该多强调学科教材的社会适应性和学生的发展性。深化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研究型教师。既要研究教材,又要研究学生,把两者都结合起来,运用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所以,尽管教学的目的是预备的,而对外适应的方法是社会性的。
  教学过程要和谐合作
  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虽然也强调学习过程的重要性,但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教师模范作用和主导作用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科教材重要性的体现。以大学业为中心,教师则围绕大学业进行传教,并在传教的过程中促进自己专业化的发展;学生则围绕大学业进行学习,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促进自己的成长发展;校长则围绕大学业进行经营管理,并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促进自己树立科学发展观,形成办学特色。
  以大学业为中心,把教学活动看成是和谐、合作、双赢的心理气氛的发展过程。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创新意识的提升、实践能力的增强都是在这种课堂心理气氛下潜移默化的进行。因此,其引领学生的方式以启发学习自主为主,采取平等互动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学会采取自我诊断、自我实践、自我反馈和自我矫正的方式。这一类型的教学功能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同时,个性得到发展。所以,教学目标是多元的,而对外适应的方式是体验、探索式的。
  师生协同开展活动
  以大学业为中心不同于以教学为中心。教是为大学业而教,学是为大学业而学,这里的大学业包括“人类长期实践积累起来的文化知识”的掌握,“智力和体力”的发展,“道德品质和世界观”的培养。教学以大学业为中心开展“师生双方的协同活动”,可保证教育目的的实现和合格人才的培养。以大学业为中心者还认为,只有以大学业为中心,才能从整体考虑,“妥善安排教学和其他各项教育工作活动”,并真正“建立稳定的教学秩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