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中小学“名师工程”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嘉兴市教育局《关于实施中小学“名师工程”的意见》(嘉教人[2004]299号),制订本培训方案。通过三年的学习、培养,使他们能在教育理论、学科专业和文化修养方面打下更深厚的功底, 在教育思想、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学风格、教学效果等方面有自己独特的探索成果,有显著的教育教学业绩,有主持和指导教育科研的能力,并能在本校、本地教师的发展中起到带动、辐射作用, 成为全市公认的优秀学者型教师,并使其中一部分人能成为省特级教师,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
二、具体目标
(一)具体目标:进一步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 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操;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完善和更新任教学科知识体系,提高学术水平、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自我学习、反思、完善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总结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经验,并推广介绍。
(二)具体要求
1、在理论方面,要求完善自我学习能力,每人至少征订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方面学术刊物各1份,每学期至少精读论著两册,形成摘抄资料笔记或卡片。并完成两份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
2、在学科知识方面,要求更新、拓宽知识,了解本学科的边缘知识、前沿知识及发展动态,并能吃透大纲、教材,精心研究教材。
3、在教学能力和效果方面,要求努力钻研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有效性,每学期至少开一堂研究课,主评一堂课,并完成一份有新意的教案。
4、在教育科研方面,要结合学习理论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每年至少完成4篇反思笔记或教学案例。每学期至少完成教育论文一篇或讲座一个。三年内必须独立主持课题一个及结业论文一篇(上述材料每学期上交项目管理办公室,存入专业发展档案袋,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优秀论文将汇集出版。
5、在发挥示范作用和指导教师方面,要求在本校或本地区开设展示课,为教师培训院校作讲座,接受任务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
(三)实施多样化的培养方法:
1、由培训学校组织专项理论学习。走出去 , 请进来 , 听取国内高层次的教育专家举办的学术讲座,根据导读自学指定必读书目和自行选读的有关书刊,写好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备好自己的“资料库”。
2、进行科研课题研究。每位培养对象必须根据新课程改革发展形势的要求,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结合个人教学特点进行反思性教学,开展教育行动研究或其他方式的教育科学研究,随时撰写多种形式的研究文章。最后,要写出课题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
3、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以多种形式组织受培者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成果的示范和展示活动,开展培养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开展不同层次的教学研讨,交流学习心得,进行案例分析,组织专题研讨,提高培养对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并在教学实践中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
4、组织名师讲学团 , 到学校举办学术讲座,并进行示范教学。
5、组织培养对象赴改革名校参观学习,参加省内外有意义的学术会议,组织部分名师去高校或中小学名校“蹲点”学习,组织部分培养对象走出国门, 进行短期境外培训。 为受培者的知识更新、信息获取及视野拓宽创设条件。
(四)对培养对象进行动态管理和专业发展档案袋评价
1、 在培养期间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 即不能再作培养对象:脱离教学或教研第一线;在半年内参加活动无故缺勤两次以上或请假超过五分之一;不能履行名教师职责(如年度考核不合格,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反对意见较多、缺乏认可度,违规违纪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等有损名教师荣誉的)。
2、在“名师工程”实施期间,新涌现出来的符合名师培养对象条件的少数特别优秀的教师, 经学校推荐,专家指导组同意,经市“名师工程”领导小组批准,可以破格补充为名师培养对象。
3、注重过程管理,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了解培养进度情况,以做好整体调控,及时做好阶段性总结、交流、推广工作,并及时向市“名师工程”领导小组及受培者所在学校反馈、沟通工作情况。
4、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名师培养对象的业绩 , 以提高其知名度。在嘉兴教育网站上开设“名师工程”专栏,及时反映、宣传“名师工程”实施情况。
5、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 , 要尽可能为名师培养对象的学习提高提供必要的条件 , 创造宽松的环境。
6、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 含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 ), 建立“名师工程”信息库,设置培养对象个人教育档案袋,注重有关学习笔记、论文、教案、课题资料等文字材料、照片、音像等资料的积累,并进行论文答辩,以对培养对象作出公正评价。
三、实施步骤和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阶段(2004年—2005年4月)。通过理论学习和职业理想教育,明确培养标准 , 树立受培者做名师的决心,进行个人总结反思,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第二阶段:实践提高阶段(2005年5月—2006年6月).通过学习、实践、总结,不断提高、发展。学科班主任制定各学科研修计划与活动日程表。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按学科组请“导师团”专家辅导,进行听课、评课、说课等多种形式研修活动。任务:每人开一堂研究课或主评一堂课或完成一份教案。详细材料存入个人档案袋。要求一年中每位学员写出一篇论文,争取在省以上专业杂志发表。
(2)组织学员进行专项考察或“蹲点”培训,参加高层次的研讨会或学术活动,进一步促进教育观念的转变,提高教育理论水平,拓宽眼界,提升层次。2005年暑假,外出集中学习一周左右时间,主要请教育理论及课堂教学专家辅导及班级研讨。
(3)确定研究课题及课题申报工作。由导师与学员相互探讨切磋培训所得,并制定适合学员自身发展的研究课题,在2005年6月底完成课题申请。再由导师引领出研究的具体要求、策略与方法。学员带着课题返回教学第一线,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反复进行研究、论证,导师进行跟踪指点,到2006年月10月要以研究报告或论文形式完成课题。
(4)举办“名教师学术论坛”等活动。
第三阶段:全面考核及课题研究成果展示、总结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2月)。由相关专家、学者和导师评价受培者的论文,观摩其实践成果,并以合适的方式推动受培者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互动式的交流。在专家的指导下,每人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在2006年10月前结合课题撰写完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优秀论文结集出版。
四、进一步完善培养和管理体系,明确责任
1、项目管理办公室下设名师顾问组、专家组、项目管理组、名师培训组、和县(市、区)中心组。市名师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协调督查上述各组和各县(市、区)教育局人事科实施工作。
(1)顾问组主要作用是建言献策,由省内知深专家组成(盛群力:浙江大学教育系教授,方展画: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宝剑: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主任等);
(2)专家组主要作用是指导策划,由省特级教师等组成;
(3)总项目管理组主要作用是指导组织实施,由培养五个项目的领衔者组成,由相关单位配合;
A、名师实践基地:由市教育研究院牵头,选择有关中小学校作为实践基地;
B、课题、文库项目:专设课题项目由市科研课题规划办牵头,文库出版项目由市教育学院牵头会同有关出版社负责出版;
C、国内外教育论坛、研讨:论坛由市教育学院牵头,市教育研究院协助;
D、学科教学展示、交流:由市教育研究院牵头;
E、实践锻炼:由县(市、区)教育局人事科负责。
上述各组对实施名师工程形成横向各组左右互动与纵向市县、学校上下联动,接受市名师工程办公室指导。
4、切实保证培训经费。市名师培训经费由各所在县(市、区)教育(文体)局分别承担,其中市属学校的市名师培训经费由市教育局集中支付,县(市、区)的市名师培训经费由县(市、区)教育(文体)局05年按每人1万元在七月底前集中支付给市教育学院(汇入单位:嘉兴市预算会计核算教育分中心,帐号:1204068009200007562—108,汇入银行:工行嘉禾支行)。
5、项目管理办公室组成人员
主任:陆福根
副主任:陶李刚
成员:徐志平、凌雁、罗勇
项目管理办公室设在“名师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领导
下开展工作,负责名教师的培养、管理、考核等日常工作和教务管理。
6、嘉兴市“名师工程”组班教师及分组名单(略)
7、学科班主任职责:
(1)每学期分学科定期按计划开展“名师工程”学科研修活动。制定“名师工程”学科小组研修计划以总计划为依据结合学科特点制定,力求创新、务实。
(2)负责协调安排“名师工程”学科专家与学员之间的联系,切实做好学科专家与各学员之间的联络工作。
(3)组织“名师工程”学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学术研讨活动,切实保障学员完成“项目办公室”布置的各项研修任务。
(4)做好“名师工程”学员学籍管理和“专业成长档案袋”管理等教务工作。
据嘉兴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