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贵州“两基”攻坚提前5年实现目标

作者:admin日期:2005-07-28来源:

贵州“两基”攻坚提前5年实现目标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要全部实现贵州省剩余55个县的“两基”目标,高限需投入近100亿元,低限需50亿元,再把标准压低,怎么也得28亿元。
对于社会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财力十分有限的贵州而言,钱到哪里去找?
  这是在2001年。当时,贵州面临的现实是:到2000年,全国已基本实现“两基”目标,“两基”人口覆盖率达85%以上,而在省内这个指标只有35%,除西藏外,居全国末位,未实现“两基”县及未实现“两基”地区的人口数,分别占全国的1/10强和1/7。
  近5年过去了,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贵州省实现“两基”的县由2000年的32个增加到74个,“两基”地区人口覆盖率提高到82.38%;初中阶段在校生由142.7万人增至205万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由73.6%提高到98.69%;青壮年非文盲率由92.1%提高到95.87%。到今年年底,全省最后13个县将如期全部实现“两基”规划目标,比国家为西部地区设定的最后时限提前5年!如今,行走在贵州农村,不用问,最好的房子肯定是学校。
  “许多事情,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从最初的没信心到交出满意答卷,贵州‘两基’建设的投资瓶颈,是在实践中破的题。”回顾5年的天翻地覆,贵州省教育厅助理巡视员皮俊林说。
  机遇意识,是从2001年12月中共贵州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实施“两基”攻坚的决定》时开始强烈地体现出来的。与此同时,中共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石秀诗亲自担任省“两基”领导小组组长。
  当年,第一个机遇被紧紧抓住。中央财政向贵州第二期义务教育工程投入4.9亿元,贵州省委、省政府果断决定,加上省财政匹配的2.45亿元,全部放到未实现“两基”县,加上带动市(地、州)、县匹配的4.15亿元,一举筹得11.5亿元资金。
  紧接着,第二个机遇出现了。贵州争取进入到全国农村税费制度改革试点省行列,省委常委会决定,中央对贵州的相关财政转移支付,各地必须以不低于50%的比例投入农村教育,并随即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其固定下来。从2002年到今年,通过这一途径为“两基”攻坚筹集资金18亿元,而税改之前,贵州农村每年征收的教育附加不过一两个亿,并且有个别地方存在挪用情况。
  随着近年贵州经济的快速增长,省级财力渐趋好转。省里又确定,“十五”期间,投入6亿元“普九”工程专款加上市(地、州)、县匹配1.74个亿,合计7.74亿元。
  皮俊林说,2002年,农村中小学危改工程启动,中央财政拨付贵州4.8亿元,带动省、市(州、地)、县匹配2.3亿元,两者共计7.1亿元。2004年,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工程实施,贵州与云南分别获得中央财政9亿元投入,已到位6.3亿元。还是2004年,贵州进入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中央财政投入2.83亿元,带动地方各级投入1.41亿元,合计4.24亿元。
  当“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穷不办教育,穷根难除;富不办教育,富不长久”的标语爬上农家墙头的时候,贵州2001年以来的“两基”攻坚县,几乎都有不同数目的贷款,最高的毕节市,贷了4000万元。
  不仅如此,与“两基”攻坚协进,贵州的农村基础教育权利保障体系亦得以初步建立。除了从省到县都设立了数额不等的助学基金,“两基”攻坚县还普遍实施了“4321工程”或“321工程”,即干部按级别不同,分别帮扶不同数量的农村贫困学生入学。
  据了解,贵州省委、省政府已经决定,从今年开始,每年由省财政拿出9870万元,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186万名家庭困难的农村学生免除杂费;3年之内,对31万名农村住校贫困生每人每年200元的生活补贴全部到位。
  2004年岁末,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惠水县,当该县“两基”攻坚被宣布通过验收,眼泪霎时流满了女县委书记杨筑萍的脸庞。5年来,类似的场景一次次上演,贵州人有理由流出激动的眼泪。
  泪光中,他们看到的是,暂时咬紧牙关、勒紧裤腰,将会最终为积贫积弱的家乡圆了千百年振兴的梦想。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