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高校:在对话中反思道德责任

作者:admin日期:2005-07-18来源:

高校:在对话中反思道德责任
 

 
  高等教育和科学的道德维度国际会议:培养为人道主义而战的受教育者
  “欧洲高等教育和科学中的伦理和道德维度国际会议”于近期在布加勒斯特召开,目的是调查大学、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组织面临的挑战、需要和趋势,对它们所面临的伦理和道德问题作出回应。
  会议代表认为,高等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不但承载了教育和研究责任,而且还是推动现代社会伦理和道德价值建立的力量。高校在社会伦理和道德方面的特殊性是,它们既是社会中的经济行动者,又是学者、研究者和学生的团体。
  与会专家指出,高等教育机构和学术组织对人类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如果不考虑这些科学工作中所遇到的伦理和道德问题,将会加大当前和未来的风险,如优生学、在互联网上贩卖精子或卵子、“代孕母亲”业务,等等。
  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在组织和功能上正经历着范式转变。在主流中,高等教育关注的诸如结构和管理、学生流动、质量保证、教育服务的市场化和交易等问题存在着很多争论。“什么是适合的和什么是不适合的”?其基本原则已经步入歧途。
  相应地,学生价值意识的变化、经济和社会生活中高等教育的责任感等问题已经部分地从研究项目中消失或被忽视。会议专家认为,我们的世界“需要不同的以为人道主义战斗为理想的受教育者”。为了回应这些挑战,必须看到这些学生被训练的“资格”和他们必须获得的“品质”之间的平衡,使他们能恰当地遵守和发展他们的学术和专业责任,同时培养他们在一个民主社会作为自由和平等公民的个性。
  会议形成了《布加勒斯特宣言》,提出了高校和科学研究组织应该遵循的伦理原则:整个学术团体要形成以人为本、民主、先进、全纳等风气和文化;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现学术的统一性;在管理和经营中体现民主和道德;研究要建立在学术整合和社会责任基础之上等。
  全球道德规范青年学术论坛:没有交流就没有和平
  近日,由美国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协会和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联合举办的“全球道德规范青年学术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道德规范特征的变化和当代观念”,来自美国等国家的专家、青年学生与中国学者、学生共约70余位探讨了21世纪全球伦理与道德图景、不同伦理体系之间的对话与合作等话题。
  本次会议别出心裁的是,让来自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青年学生和中国的青年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讨论不同国家的学校之间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大家都相信,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轻人之间的交流,对世界和平、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联合国总部政治安全委员会政治事务部前主任阿巴迪博士、美国东西方伦理价值交流中心凯瑞·温博士、美国太平洋地区发展与教育协会主席饶宇安博士等出席了会议。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