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桃李”满庭芳
花园式校园环境既有潜移默化地陶冶情操、启发思维、催人上进之功能,又有促进素质教育进程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本着“启智陶情,高位规划,分步实施”的精神,10年来,合肥四中的校园环境建设由“画境”渐入“化境”。
花园式学校的基础,在于花草树木。四中校园里,各种花草、乔木、灌木搭配合理,给人以对比、层次和照应上的美感:
踏入园中,直插云霄的松柏、娉婷生姿的樱树、排列整齐的剑兰和细密如茵的草坪尽收眼底,它们是学校绿色的卫士,每天迎送师生出入、宾客来归。
“松苑”是一处令游者意想不到的发现,这里的数十株生机勃勃的松柏枝交叶盖、隐天蔽日,高洁之志,寒暑不易,映照着莘莘学子为学之精神。群居成林的花圃令人迷恋,花花草草的点缀同样惹人喜爱。倚墙的花坛里,腊梅和青竹傲霜斗雪;楼间的空地上,龙爪槐、樱、桃、剑兰、棕榈、迎春、报春、月桂竞相生长。春夏秋冬,各种花朵次第开放,芳香袭人。
教学楼与实验楼之间、教学北楼与教师办公楼之间分别建有连廊,三楼连贯一体,既节省了教师上下楼的时间,又便于疏散人流,并且丰富了建筑层次。教学南楼和北楼之间是藤攀竹掩的隔墙,上为水泥藤架,绿意攀援而上,下为宣传栏——一体两用、曲折对开,不仅自成风景,而且维护了教学秩序,使“学苑”自成一体。
这样,教学区、活动区、办公区、观景区、生活区之间形成很好的分离,各区间整合显得功能完善,相得益彰。
校园内宋代建筑风格的“府学苑”风景区已成为合肥市教育史的一面镜子。主建筑大成殿庄严肃穆,面南而居,殿前青石路基,半围石栏,井亭、碑亭侍立左右,泮池桥、青石鼓次第间隔,临桥有渠,外围遍植花木……碧波掩映历史,花木诉说清幽,自成风韵。2002年,市政府在此立碑,是为“合肥市重要文化遗迹‘学宫’”。校园人文精神的体现离不开雕塑。置身教学楼中,正西墙面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名言铜字赫然入目,下方是寓意华夏“蜇”文化精神的龙头喷泉雕塑,与之搭配的是天井地面上的中国地图,隔着穿廊,寓意“打开知识宝库”的雕塑“启”与“蜇”遥相呼应,转而到教学楼与运动场之间,矗立着一座名为“腾”的雕塑,3座雕塑形成序列,承载着厚重的中国历史,启发了严肃的民族责任感。
信步校园,你会发现处处有景,处处有心:表现人类从茹毛饮血到登陆月球的社会、科技发展史的“文化墙”,让学生直观地找到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知识的依托;多功能教学楼的外置楼梯旁堆砌了“书山”,拾级而上,便有登科入室的庄严;教学南楼的门厅两侧墙壁分别嵌入了模拟海洋世界的鱼缸和山川一角的标本柜,既构创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境,又成了生物老师的第二课堂;宿舍区的入口处建造了一处游廊,绿荫如盖,古色古香,在生活区和教学区之间形成自然的承启关系……精致的小品既点缀了校园,又把学生的课内外生活丰富地多姿多彩。
环境的美化,优化了在校学生的学习条件、老师的办公条件,课内课外,校园不仅成为大家谈论的话题、描写的对象,更在潜移默化之中陶冶了性情,熏染了风貌,完善了人格,促进了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提高,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子带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步履稳健地迈入高校的殿堂。
据安徽高校后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