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萧山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让每一个孩子——无论是生活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在偏远的乡村,无论是家庭条件优越的还是家境贫寒的,都能机会均等地享受到与时代同步的优质教育。这是杭州萧山区委、区政府多年来孜孜追求的目标,如今这一目标已基本成为现实。
近三年来,萧山区共投资了10亿元用于校舍建设,并对10所义务教育阶段相对薄弱的学校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造,对新江岭、朱村桥等5所薄弱初中通过撤并方式解决;将钱江中心小学改制成完小;进化初中和城山初中采用“二校合一”易地新建的方法解决;对地处围垦偏远地区的前进初中则由区教育局给予经费上、设备补助上的倾斜,投入近百万元新建了综合楼。
2002年,萧山区教育局投资600余万元建成教育信息网,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每个孩子都可以通过网络大世界获取与时代同步的最新信息,使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告别了“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巴讲满堂”的传统教学方式,进入声光电多媒体综合运用、师生互动的全新的信息教育时代。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全部进入教育网,实现“校校通”;全区所有初中以上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每12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都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室。
这些年萧山区还采取多项措施大力扶持农村师资:一是推出城乡学校结对交流制度。22所学校结成对子,22位教师进行了交流。规定支教教师须是区级以上教坛新秀、优秀教师或校级后备干部,支教时间在1年以上。农村教师到城区学校的,在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要学习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及教学方法。二是提高边远地区教师待遇,凡在边远学校任教的正式在编在职教师,每月可享受120元的地区性津贴;边远学校高级教师职务指标可适当增加,中级职务指标在原定基础上增加5%;被选派到边远学校挂职(任职、任教)的非边远学校的校长、后备干部和骨干教师在保留派出学校身份、待遇的基础上,同时享受每月120元的地区性津贴。三是开展送教下乡活动,目前萧山区共有170名教学骨干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有数千名农村教师参加观摩。四是新教师一律到农村学校任教,每年确保400名左右的新教师到农村任教,提高了农村师资整体水平。这些措施的实施使农村师资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据介绍,萧山区还采取各种形式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失学。区人民教育基金会拨出专款定期资助贫困学生,近年来共拨专款204.6万元;全区教育工作者捐资100多万元,资助1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镇村共同筹资,解决辖区内特困学生的困难。据统计,截至目前,该区已使13689名贫困学生获得了资助。
萧山区外来人口有近60万人,义务教育段适龄民工子弟有2.3万多名。萧山区把全日制公办中小学吸纳作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主渠道。同时,鼓励有识之士投资兴办专门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使全区2.3万余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能在公办学校或管理规范、条件较好的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切实保障了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据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