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吉林省政府牵头建设培育高校就业市场

作者:admin日期:2005-06-21来源:

 

吉林省政府牵头建设培育高校就业市场

 

      毕业生就业走向了市场,但政府指导、服务的责任没有削弱,通过制度建设和有力的组织保障,培育、建设、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这是吉林省政府牵头建设培育高校就业市场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在吉林省大学生就业中心,记者了解到,该省既有常设性的就业市场,又有每年一次、为期一个月的集中就业大市场,而且省政府对就业的有关政策和鼓励、奖励措施有36条之多。

  该中心主任孙维杰向记者介绍说,吉林省是个高教大省,高校扩招后,平均每年增加毕业生在2万人以上,增幅达20%以上,而且这个趋势会持续很长时间。从2000年起我们就开始筹建面向全国的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常设性市场,也就是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2002年正式投入使用。这个中心有2.2万平方米,在全国堪称最大,有2个大型洽谈厅,8个各类小型洽谈厅,单位时间内最大容量达5000人,形成了一个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中功能全、效率高的就业服务平台。中心常设性就业市场建立了一站式办公服务站,为毕业生提供一条龙式的全程服务。对未就业的毕业生提供免费档案和户籍管理、就业指导、就业技术培训等。

  吉林省有43所高校,该省改变传统就业指导思路,采取依托两大部属重点高校联办就业市场,利用其就业资源来带动省属高校,形成新的就业模式:政府牵头,学校联办,以强带弱,以大带小,集中办会。这一新模式既发挥了政府在高校毕业生就业上的指导、协调、组织的作用,又改变了以往政府大包大揽办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局限,使毕业生就业工作真正按照市场规律运作起来。

  从2001年12月到2004年12月,吉林省连续4年组织全省联动的洽谈月活动,效果明显。在2004年11月到12月举办的200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洽谈月活动中,各种大中小型洽谈活动近千场,其中大型洽谈活动23场,参加的用人单位达到6644家,提供的毕业生需求岗位达14万个,参加洽谈月活动的毕业生达到13.1万人次,达成意向性协议25441份。

  今年,该省重点打造了区域性、捆绑式就业市场、专业化就业市场和综合性中小企事业就业市场。吉林大学联合东北5所“985工程”学校举办的全国性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来自全国重点企事业单位提供了两万多个高端、高薪就业岗位;以东北师范大学牵头东北地区24所高校加盟的东北高师协作体就业市场,就业岗位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大中型城市包括省会和直辖市的重点中学。

  据吉林省大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统计,近几年,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一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2004年本科生是93.7%,高职高专是75%;2005年,截至5月1日,本科生就业率为50.1%,高职高专就业率为25.2%。

  现在,吉林省在全国形成了以吉林大学为主体的综合类市场、以东北师范大学为载体的东北高师协作体的师范类市场和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常设市场的三大品牌市场。同时还形成了工科类、师范类、财经类、农科类、医药类、体育类、艺术类、政法类、特产类等10个稳定的专业市场。来吉林省招聘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单位遍及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毕业生通过这一渠道就业的比例已达75%以上,已逐步形成了与高等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建设相适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2004年4月,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开通。在我们采访时,按照吉林省教育厅要求,该省高校已基本完成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络建设,高校就业市场除集市型还将增加信息网络型。

  《中国教育报》2005年6月21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