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校学生思政状况滚动调查
今年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的第十四年。调查工作除继续在京、津、沪、鄂、粤、陕、苏、赣等八省市进行外,新增加了宁夏、云南、新疆三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调查表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继续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
调查显示,大学生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高度信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肯定党和政府一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关注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形势和社会热点,对我国保持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景充满信心;爱国主义热情强烈,关注涉及国家主权、民族利益和尊严的国内外大事;积极支持高等教育改革,关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思想道德状况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人生观、价值观务实进取,成长成才愿望迫切;整体心态较平和,能够较为客观、理智地观察分析问题。
调查表明,大学生对党和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反腐倡廉等工作的肯定评价比例均比去年有所提高,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评价,提高幅度最大。座谈、访谈中,大学生普遍认为,一年来,党和政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创造并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坚实基础。大学生表示,对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以民为本的施政理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驾驭全局的领导才能”、“反腐倡廉的坚定信心”印象深刻,认为中央领导集体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办事果敢、值得信赖,亲民、爱民、为民的坚强领导集体。
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等政治理论问题的态度更趋明确。从2001至2005年的调查统计结果看,大多数学生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比例一直保持逐年递增的态势。
调查表明,大学生关心国内外重大事件,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和很强的社会责任感。高度拥护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前景表示乐观。坚决支持《反分裂国家法》的颁布,坚决反对陈水扁等人的“台独”行径,盼望早日实现国家统一。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对我国政府处理中日关系的原则立场保持较高的认同,拥护中央在处理中日关系上的有关举措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
调查显示,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想道德状况总体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表现出较高的认同和肯定。近60%的学生不同意“金钱是人生幸福的决定性因素”的说法。对国家号召、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西部地区工作,过半数学生表示“很渴望去”和“可以去”。在座谈、访谈中普遍认为,要“先学会做人,才能更好地成才”,“劳动和奉献是评价人生价值的基本标准”。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加关注自身发展,对个人的目标选择趋于理性和务实,成长成才愿望迫切。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成长、发展十分关注,能否更好地提高自身素质、促进自身发展成为主导大学生价值取向的重要内容。
调查显示,大学生关注高等教育改革和学校建设与发展,多数学生积极评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满意度持续上升。普遍认为,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大多数学生对本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专业和课程设置”、“党团组织建设和作用的发挥”、“教学仪器和设施的配备”、“校园文化建设”、“辅导员和班主任工作”、“校园治安”表示“很满意”和“比较满意”。学生们普遍认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深受鼓舞。高校普遍反映,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初见成效。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的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新特点,教育部提出: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和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和重点工作,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在统一思想、明确要求、建立制度、贯彻落实上下工夫,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加强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要在如下几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贯彻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设置方案;切实加强师德建设,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综合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加强校园网络管理与舆论引导;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认真做好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工作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树立大学生先进典型,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良好氛围。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