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生课外作品竞赛在浙工大举行
5月26日,2005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浙江工业大学举行,团省委副书记徐旭、省科协副主席虞龙宝、省教育厅高教处处长方永平、浙工大党委书记汪晓村、副书记韩翼祥和终审决赛的评委出席终审决赛开幕式,浙工大相关部门、学院负责人、各参赛高校领队、选手参加了开幕式。本届“挑战杯”竞赛由共青团浙江省委、省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共同主办,由浙江工业大学承办。
汪晓村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简要介绍了浙工大基本情况,盘点了浙工大学子在历届“挑战杯”竞赛中取得的辉煌成绩,并高度评价“挑战杯”竞赛是一场全省大学生以科学技术问题为纽带、展现创新思想和才华的盛会,也是一次交流思想、建立友谊的良机。汪晓村说,“挑战杯”竞赛的影响一年比一年大,参赛作品的质量一届比一届高,竞争的程度一回比一回激烈,已经成为一所高校生源质量、师资力量、科研平台、教学质量、校风学风等综合实力的竞争与较量,比赛成绩也成为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宫先仪院士代表评委在开幕式上发言,介绍了评委会两个月来所做的辛勤工作,肯定了“挑战杯”对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的重要意义,并鼓励年轻选手们再接再厉,开拓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徐旭代表主办单位讲话,总结了今年的参赛情况、特点及所取得的良好效果。据徐旭介绍,作为全国“挑战杯”竞赛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浙江省“挑战杯”竞赛也是历年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共收到全省31所高校的610件作品,作品内容涉及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各个学术领域;参与省级竞赛的同学超过1500人,各高校在校内举办的相应的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活动更是吸引了30000多名在校大学生参与,参与面涵盖了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专科生。
开幕式结束后,全体评委在逸夫科学馆圆廊召开了评委会议,就评审原则及部分细则达成共识。会议结束后,决赛正式开始。来自省内23所高校的129支参赛团队按照作品内容被分为机械与控制类、信息技术类、生命科学类、能源化工类、经济类、社会类、法律教育管理类等七组进行秘密答辩。各参赛团队的代表选手被要求在7分钟内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在5分钟内应答评委们的提问,再由评委们进行现场研讨、打分。秘密答辩到下午18:00全部结束,获奖名单将于近日公布。
浙工大对承办2005年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韩翼祥任组长的组织工作领导小组。从三月份开始,浙工大团委在竞赛工作的策划、全省大赛作品的收集、整理分类、参赛作品的预评、终审答辩阶段的组织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浙工大的承办工作得到了主办单位和各参赛高校的高度评价。
浙工大对“挑战杯”竞赛一贯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除在省“挑战杯”竞赛中取得辉煌成绩外,在全国“挑战杯”比赛中也有不俗表现:浙工大在1999年第六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2001年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参赛总分名列全国高校并列第19名,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奖”;2003年又获第八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参赛总分上升到全国高校并列第13名,并获全国“优秀组织奖”。2004年,浙工大蒋一波同学因在2003年全国“挑战杯”竞赛中的优异表现而获得“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据浙江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