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理工增强学生道德责任感
上大学四年要花多少钱?华东理工大学近日在全校学生中开展“算账”活动,引起很大反响。许多学生说:“算了以后,心里沉甸甸的,父母供我念书真不易。”还有的说:“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岂是一本经济账能涵盖?”不少贫困学生更算出国家、社会和学校对自己的资助,感慨不已。
小刘同学家在河南,父亲外出打工、母亲务农,家里姐弟三人,都念了大学。“父母养育我们,还要供我们读大学,算下来一共得花20多万元……”小刘不会忘记,母亲半夜三更起床,在冰天雪地里拉着几百公斤白菜,到几公里外的集镇上去卖,一天一个来回,脚冻得肿起老高;不会忘记,母亲在烈日下锄地、浇菜、摘豆角,挥汗如雨。小刘在一篇文章中写道:“生于贫困之家,父母没有给我们许多物质上的享受,但给予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勤劳、善良、自信、自强、自立。”
学生小周家在浙江,家境不错,可算经济账还是给她带来很大触动。她一个月要花1500元,是父母两个人花销的总和。小周喜欢什么,父母尽量满足,自己却省吃俭用。父母收入不错,为啥还这么节省?回答是:“你大学毕业后可能要进一步深造,要在大城市买房,都需要一大笔钱。”小周说,自己已长大成人,不能再依靠父母,要争取自立。
感恩父母的同时,不少学生对自己平日的行为进行反思。有个学生很想买时尚的彩屏手机,因为怕“丢面子”。算账后,她改主意了,花几百元买了台普通手机。有外地学生说,在异乡读书,和父母的沟通少了许多。今后要多写信、打电话给父母,报告自己成长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放心、高兴。
朗杰多吉同学是名藏族贫困生。他的“账本”有点特别:“学费享受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学校每月给150元伙食补贴;学校提供勤工助学岗位,每月能挣350元;获得专为贫困生设的国家奖学金,免一年学费,还有4000元奖金……”账本上还有特别“备注”:学习基础不太好,学校安排教师给自己“开小灶”;每年老师都会陪藏族学生过藏历新年……“那么多的关爱我会铭记在心。我要努力学习,今后更好地回报学校和社会。”
算账唤起大学生们的感恩情,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社会。此次活动是华理“感恩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华理学生工作部部长夏江雯说,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学会感恩,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这样,他们就能以积极心态看待人和事,增强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意识。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