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辽宁着力构筑宽松职教环境

作者:admin日期:2005-05-16来源:

辽宁着力构筑宽松职教环境
 

 
  在加快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步伐之际,职业教育再度成为辽宁教育的重点。辽宁省委、省政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制定政策为职业教育发展保驾护航。
  辽宁作为全国较早创办职业教育的省份,20多年来形成了重视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本届政府更是把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到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目标能否实现的高度。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该省先后三次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和协调全省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省政府成立“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教育的副省长挂帅,省直相关职能部门参加。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全省职业教育重大问题,统筹协调职业教育工作,并已形成制度。从2004年起,该省建立起职业教育季度汇报制度,省内各综合部门每个季度对本部门负责的重大问题向主管省长汇报进展情况,主管省长综合协调,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省政府先后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辽宁省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等文件,在明确全省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思路的同时,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确保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如,制定财政政策,建立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制定金融支持政策,建立支持职业教育发展担保资金;制定人才支持政策,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系列中增设教授级高级讲师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职务,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从事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制定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对职业院校资源整合和新建、扩建工作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土地资产置换、土地出让金收缴和使用,以及菜田基金、拆迁管理费等费用方面,给予适当优惠,等等。这些政策为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是落实职业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措施。每年,辽宁省财政在编制教育经费预算时,都同时制定职业学校生均经费标准。除此之外,省政府还不断强化政府财政资金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使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逐年增加。2001年到2003年,省、市、县三级财政用于职业教育的投入累计达到30亿元。从2001年起,省政府设立了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到2004年,职教专项经费达到1亿元。2003年开始,省政府又将教育费附加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且规定比例不低于20%,并实行专款专用;从2004年起,省政府又作出规定,省本级基本建设专项经费和教育经费存量的20%、农业经费增量的10%和存量的5%、科技经费存量的20%和增量的10%,用于职业教育。据统计,2004年,省政府用于标准化职业教育中心建设、师资培训、实训基地建设、职业教育扶困助学和示范专业建设的专项资金达1亿元。同时,省政府还要求市、县两级政府相应增加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对省拨专项经费等额安排配套经费。
  辽宁省始终重视各级政府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明确规定了省、市、县三级政府的责任。确定了省抓高职,市抓中职,县(市、区)抓职教中心的工作思路,使省、市、县三级政府各负其责。不仅如此,省政府还加强对各市职业教育的评估工作。省政府根据各市执行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的情况,对其进行绩效管理,与下一年省财政的补助资金挂钩。
  短评:政府应为发展职教解难题办实事
  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号角声中,职业教育承担着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任。在这一过程中,各级政府应立足服务,创造环境。辽宁省积极主动地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和政策导向作用,破除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激发各类办学主体的创造活力,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主要为各类办学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这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营造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氛围。
  发展职业教育,增加职业教育投入是根本。各级政府应切实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多渠道筹措和增加职业教育的办学经费。辽宁省在解决地方财力不足和职业教育发展急需大量资金矛盾的过程中,主要通过三个渠道增加职业教育经费:一是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确保公办职业学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并监督民办职业学校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二是各级财政安排职业教育专项资金;三是建立职业教育经费由政府、学习者、企事业用人单位和社会共同分担的机制。这些措施强化了政府财政资金在发展职业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建立起稳定的财政投入体制。
  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强化各级政府的行政职责。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辽宁省提出了职业教育由市级政府负责统筹的方案,同时确定了省抓高职,市抓中职,县(市、区)抓职教中心的工作思路,使省、市、县三级政府各负其责,责无旁贷。这一做法使得各级政府充分承担起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也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