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长沙理工“大禹之子”的故事

作者:admin日期:2005-05-16来源:

长沙理工“大禹之子”的故事

 
 
  大学5年,要问长沙理工大学2000级高电三班女生杜纯大学生活中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她会毫不犹豫地说:“成为‘大禹之子’。”
  那是5年前,作为初中毕业的5年制大专生,杜纯走进了原湖南省水利水电学校。刚进校没几天,她就听说了学校有个“大禹之子”协会,是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于1993年成立的,“虽然湖南水资源丰富,但从全球来看,水资源奇缺,全球有11亿人缺水。”师兄师姐们告诉她说。一方面水资源奇缺,一方面浪费和破坏水资源的情况又相当多,作为学水利的大学生,珍惜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义不容辞。于是,她和许多同学一起加入了这个环保社团。
  没想到这一加入,就有了那么多难忘的故事和经历,特别是学校2002年与几所学校合并组建长沙理工大学后,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在这一年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里,她和同学们在湘江江畔,在橘子洲头,倡导“同饮湘江源,碧水芙蓉国”,现场征集了1万多人签名。2003年3月,他们干脆组织了一个大型徒步考察活动,以学校所在地长沙为起点,沿湘江徒步至湘阴入湖口,考察沿江水资源和水利建设情况。“正是湖南的雨季,18名同学加上两个老师在水里泥里整整走了两天。”从1997年就开始参与并指导协会活动的该校黄土岭校区学工办主任曹斌勇说,这次活动,他和杜纯都参加了。“扎帐篷睡在雨中的大堤上,别有一番风味。”2002级的张超在记者面前这样描述。可当时的情况却没有这样的诗情画意,白天每人背着几十斤的行李还有宣传资料,既要观测湘江沿岸的水情状况,又要向沿岸的居民们宣传节水护水知识;晚上冷雨寒风中露宿,还要借着手电筒的微光整理资料。
  就这样,13年里,杜纯和她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或徒步湘江,或深入洞庭湖,考察湖南的水资源,拍摄水资源遭受破坏渴求保护的照片;编印发放了数千份宣传资料,编排演出了专场文艺节目;并先后在郴州、益阳、永州、衡阳、株州等地建立了志愿者活动基地;组织清扫河滩垃圾,倡议全省青少年从我做起,在日常生活中节约每一滴水;学生们的考察报告还多次被湖南省水利厅相关处室采用。
  “13年来,至少有1万多名学生参加了我们的活动。”教师曹斌勇说,学校对协会的工作也非常重视,每年都拨一定的活动经费。“我们认为,爱国成才,就是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作为大学校园水利专业的学生,我们对珍惜水资源、爱护水环境有着更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协会团支部书记章嘉乐说。为更好地组织协会开展工作,学校在协会成立了团支部,目前协会共有在册会员460多人,常年参加活动者1900多人。
  13年的活动下来,“大禹之子”在收获成功的同时,也深深感到了“自己的不足”,于是在今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到来之际,团支部致信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汇报了他们多年的工作,恳请部长的“鼓励和支持”,并希望得到全国有关专家和学者们的专业指导。3月16日信件发出,3月31日就收到了汪恕诚部长的回信,对他们“关心水利、热爱水利、关心祖国发展的拳拳报国之心深表感谢”,“你们是水利学子的代表,你们对水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是我国水资源工作不断前进的重要基石和动力。”汪恕诚部长赞扬说。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