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与首医大后勤人员座谈 共同探讨后勤发展之路
李英华同志首先向大家介绍了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宏观背景、历史成就;对高校后勤改革现状与阻碍改革的因素,做了详细介绍和分析;并对高校后勤改革的必然性、以及后勤的改革走势作了深入阐述。首医大的王总也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了一些改革的经验。大家一致认为,尽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但改革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改革的前景是广阔的。
会上,王总代表首医大后勤集团对李英华同志做的精彩报告表示了衷心感谢。并希望以后能与后勤网多多交流,共同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添砖加瓦。
附:
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现状与走势分析
----------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编辑部主任李英华同志在首医大报告摘要
一、改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历史成就
1.改革成因: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所引发,是适应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和高校扩招需要而提出。
2.对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功不可没
二、改革现状的估计和问题的分析
1.基本估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矛盾、徘徊与探索中前进。这表现为:一方面普遍存在迷茫、等待、观望现象;但另一方面许多学校还在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并取得一定进展。
2.改革的典型模式主要分为:
⑴一步到位,实现完全社会化,学校从办后勤完全转为选后勤。这主要集中于新校区、中小型高校和校区搬迁后的后勤管理新模式。
⑵原有后勤实体进行股份制改造。有的由学校控股、职工持股;有的是学校持股或学校零产权,由职工控股。
⑶开放校内市场,引进社会服务企业与本校原有后勤实体实行公平竞争
⑷按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后勤实体,加强经营管理,广泛开发利用各方面资源,力争做大做强,在保证校内后勤服务的高水平、非盈利性的同时,参与社会竞争。
3.改革总体步伐滞重,难以推进的原因:
⑴表面因素是政府政策导向缺失,目标不明确;观念、老人、税收、资产等问题的制约
⑵深层因素:政治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整体滞后。表现为政府包办一切,政校不分;高校为政治服务的职责压倒一切,高校仍具有行政属性。
三、未来高校后勤改革发展的走势展望
1.困难与机遇同在
虽然目前政府拿不出下一步改革的具体政策文件,改革的推进面临种种难题和挑战,但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推出使国家总体改革趋向日渐明朗。目前高校后勤改革正处于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各学校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和本校特点大胆探索和实践。无论改革走得多远,采取什么模式,也没有谁会轻易否定和阻挠。高校改革呈现的多样化特点已证明了这点,这将会为政府的判断和决策提供多种选择。
2.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将使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成为必然。
⑴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即建立大学法人治理结构将成为高教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随着学校自主权、独立性的加强,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度推进必将成为先导。
⑵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入学人口快速下降以及民办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的结构性调整,相当一部分高校必将面临越来越多的困境和挑战,包括后勤管理体制在内的整个高校体制改革的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都会加大。
3.下一步改革的基本走势
⑴市场化是社会化改革的基本目标和主要内容
无论是引进社会企业,还是由原来学校分离出来的后勤实体提供服务;无论是注册还是不注册法人;无论是学校独资还是职工控股的股份制后勤企业,改革应把握的根本方向和原则就是逐渐放开市场,逐步建立一个开放、公平、规范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提供给学校高水平、高质量的后勤服务保障。学校由直接办后勤到选后勤、管后勤实现根本转变。
⑵高校后勤实体改革发展和历史命运
a.开放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引入社会企业并不等于人为地撤销原有的后勤队伍,而是积极创造条件,通过优胜劣汰的方式,解决后勤实体的命运问题。
b.后勤实体的发展和命运在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将后勤实体转制为股份制企业,后勤实体通过市场竞争,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将企业做大做强。而目前这些高校后勤实体,应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深度开发利用好校内后勤市场资源,抢占市场先机,大力发展后勤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苦练内功,提高竞争力,站稳校内市场,为学校开放市场后的竞争做好准备。更多的学校后勤实体如果没有条件参与未来市场竞争。可以分步骤逐渐将后勤服务项目交给成熟的社会专业企业承担。通过五年到八年的时间,待“老人”退休完毕,逐渐过渡到以社会专业企业提供服务为主。这些学校目前的任务,一方面要积极创造条件,推进改革;另一方面要狠抓管理,努力进行高校后勤的标准化和信息化建设,以确保学校后勤的服务质量。
⑶未来的高校后勤服务市场格局
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成熟和发展,未来高校后勤服务市场将由部分通过市场竞争,发展壮大并从学校脱离出来的优质后勤企业与社会高水平专业服务公司形成竞争格局,共同承担全国高校后勤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