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部长周济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教育部2005年度工作会议上指出,经过多年的努力,经过世纪之交的历史性跨越,我国教育事业已经站在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了空前提高。我国在90%以上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发展实现巨大的跨越,改革取得重大的进展,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还有一些困难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就学有困难,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存在差距,教育乱收费问题时有发生。如何切实解决这些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摆在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部长周济。
记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对于教育工作而言。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还是教育公平问题。我们注意到,您多次谈到我国教育要做到“四个统筹”,特别是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的协调发展。但我们在采访中感到教育发展有“三难”:西部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上学难,请问您是如何看待并着力解决这些难题的?
周济:2003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在视察北京玉泉路小学时在教室黑板上写下了“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几个大字,表达了党和国家领导对孩子们的关爱。在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教育公平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也更为人民群众所关注,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环节。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在现阶段,我们既要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重点解决好贫困地区孩子、贫困家庭学生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上学难等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和难点问题,又要促进区域内部教育的均衡发展,不断增加优质教育资源,努力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迫切需求。这些都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出发,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多年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关心农村教育的发展,坚决把农村教育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经过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世纪之交实现了“两基”目标(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这对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是中国整个现代化建设历史上的奠基工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集中主要精力和更多财力重点加强农村教育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实现了农村教育从“农民办”到“政府办”的根本转变。
近年来,政府把教育投入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农村,用于中西部农村义务教育,使教育财政投人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2003年,全国财政预算内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达到了1094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一倍多,占当年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总投入的80%;2004年,中央财政投入农村义务教育各类专项资金达到100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72%。
但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国教育城乡之间、东西部地区之间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到目前为止,我国西部地区还没有实现“两基”。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作为本届政府教育方面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一定要在2007年在整个西部地区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将有力地推动西部地区教育的发展,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西部大开发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召开了西部“两基”攻坚工作会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教育部与西部12个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订了“两基”攻坚责任书,正式审定和批复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的四年规划。中央财政将投入100亿元,计划覆盖955个县,拟建设项目学校7730所,可增加寄宿学生203万人。中央财政和国债资金去年各安排了15亿元,建设资金已经下达,工程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很多省没有等到这笔资金的下达,就已经先期贷款开始工作,2364个项目学校已启动建设,可解决65万学生的寄宿条件。这些学生今年将进入崭新明亮的教室和安全舒适的宿舍学习、住宿,再也不用为上学每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启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使高山再也挡不住知识的传播,让同在祖国蓝天下的农村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中央财政为此将投入50亿元,重点补助中西部农村地区,构建覆盖全国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体系。“工程”的实施将以面向学生应用为主要目标,使农村初中基本具备计算机教室,农村小学基本具备卫星教学收视点,农村小学教学点具备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和成套教学光盘,为农村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为农民文化、科技和卫生知识培训服务。
此外,第二期“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继续实施,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建成了一批设施齐全的中小学,促进了贫困地区教育相对落后面貌的改变。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广大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办学条件将大大改善,较好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孩子上学难问题。
记者:您的介绍使我们深为西部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感到高兴。这些孩子将同在祖国蓝天下茁壮成长。请问对于解决好贫困家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问题是如何考虑的呢?因为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工作,社会各界对此也十分关注。
周济:党和政府高度关注贫困家庭学生就学问题,财政部和教育部制订并正在落实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和扶持政策。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2004年秋季,中央财政安排出专项资金,为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阶段2400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地方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实行“两免一补”政策(免除杂费、免除书本费,对住宿生实行生活补贴);2005年,对全国3000万学生提供免费教科书,同时对592个贫困县的家庭贫困学生除了免费提供教课书之外,还免除杂费,并提供一部分生活费;到2007年,全国农村3000万左右的家庭贫困学生将会得到这样的“两免一补”。
对于高等教育阶段,目前有20%左右的学生是属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政府已采取包括“奖、贷、助、补、减”等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助学体系,其中国家助学贷款是这一体系的核心。最近,教育部、财政部、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改进、完善了资助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的有关政策,重点积极推动按新机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已经实现重大突破,中央部委属115所高校全部启动了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各地落实国家助学贷款的工作也有了较大的进展,从而较好地解决了一大批家庭贫困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在今年春季新学期内,全国范围内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按新机制全部落实到位。同时,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还将发放助学、奖学金。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保证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记者: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日益突出。请问如何才能缓解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难的现象?
周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就业农民不断增加,其子女就学问题日益突出。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具体来说,各级政府要把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计划,将较多承担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学校的建设列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各地财政部门要安排必要经费,对接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较多的学校给予补助;城市教育费附加中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助学金、减免费用、免费提供教科书等方式,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就学。通过建立完善的保障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制度和机制,促进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受教育的环境明显改善,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达到当地水平。
我们还要看到,多数进城务工农民并没有把孩子带进城,他们的子女仍旧留在当地,由此产生了“留守子女”教育问题。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从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的高度出发,认真研究并努力解决这一问题,努力保证广大“留守子女”都能够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
记者:人民群众还特别关心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这也是关系到教育公平的一个问题。请问周部长,教育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周济:近几年来,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经过教育系统全体同志们的共同努力,教育乱收费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治理,学校收费行为进一步规范,群众满意程度有所提高。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治理工作与中央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一些深层次的困难和矛盾还要在深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中加以解决,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精力,坚定不移地把治理教育乱收费这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好。要坚持和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以及“加大教育投入、规范合理收费、治理乱收费”两个“三管齐下”的治理乱收费的长效机制。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的收费办法,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个省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推行了“一费制”收费办法,进一步规范了教育收费,切实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要进一步实行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的“三限”政策。要继续稳定高校收费标准、规范高校收费行为。对招生、考试等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查处。2005年要实施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也就是把高校招生的政策、过程、结果都公之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舆论的监督。要继续综合整治国家教育考试环境。同时,还要加强对学校基本建设和大宗物资设备采购、教材及教辅材料编写、征订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制止和纠正挪用、截留、侵占教育经费的行为,认真清理教育领域的各种不正之风。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将使教育乱收费进一步得到治理。
记者:周部长,您在上任之初就提出要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请您结合解决教育的“难”和“乱”问题,谈谈如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周济:教育部党组提出要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教育系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有学上”,是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的基本要求;“有好学上”,是现阶段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提出的强烈要求。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教育的强烈需求;另一方面,是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严重不足,这两个方面构成了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可以看到,许许多多的“难”和“乱”的问题都是源自于这一基本矛盾。我们要正视这些问题,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努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现代教育的需求和期望。在认识和处理这些问题时,既要高度重视,又不能急于求成;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从国情出发,按规律办事。一方面要始终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当作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动力,千方百计地满足人民群众的要求。另一方面,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根据现实的情况更加科学地配置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把群众的需要与教育的实际供给能力有机统一起来。
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继续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丰富的人力资源。从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宝贵的人才财富,这个转化的条件就是教育。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教育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一定要努力工作,努力办好让人们满意的教育。
据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