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举行构建和谐社会关系责任座谈会
复旦大学举行“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关系新的责任与使命座谈会”
2005年4月27日,由复旦大学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成立的“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在京召开了“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关系新的责任与使命座谈会暨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成立新闻发布会”。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王国庆、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马胜荣、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台长张振华等数十位公关界、外交界、新闻界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同志出席座谈会,并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公共关系新的责任与使命”这一主题,踊跃发言,热烈讨论。
与会人士认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构建和谐社会,对于我们面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严峻挑战,解决现实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具有重要意义。在理论意义上,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重大突破。从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到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再到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深入认识的过程。在战略意义上,构建和谐社会,不但体现了国家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社会发展的明确目标,而且也充分体现了我国对“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进。
与会人士回顾了公共关系在世界、在中国发展的历程。认为,比之世界公共关系百年历史,中国公共关系的发展显然起步较晚,但是,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中国公共关系也走过了20多个春秋,步入了蓬勃发展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中国和平发展的博大主题,都有力地向世界证明了这些。中国加入WTO三年多的成功业绩,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2010年在上海举办世博会等重大事件,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公关业的全面发展。公共关系在中国的出现和演进,正清晰地展现出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和一门独立的学科在推进中国社会进步中的历史轨迹和社会价值。
与会人士紧密结合公共关系学科建设,一致认为,构建和谐社会,既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需要各学科的支持。其间,公共关系学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十分独到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这是因为,公共关系学本身就是一门通过传播沟通行为达到社会和谐的学问。世界公共关系已走过的百年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彰显传播沟通魅力,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历程。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公共关系正承担着新的责任与使命,其发展真可谓生正逢时。中国公关界要雷厉风行,奋发努力,让公共关系这一学科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要用中国公关界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出色的业绩,迎接中国公共关系事业发展的春天!
正是为了让公共关系学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突出的作用,复旦大学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本着专业对口、强强携手、资源整合、优势互补的合作理念,联合成立了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Public Relations Research Center of Fudan University,简称“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缩略IPRRC)。“中心”的成立,是我国一流高校与重要社会组织紧密合作研究的新思路、新尝试、新举措。“中心”将奉行“构建公共关系研究一流平台;汇聚公共关系研究一流精英;奉献公共关系研究一流成果;展示公共关系研究一流水准”的宗旨,共同奋发努力,在中国打造出一个高层次的公共关系研究机构,为中国的公共关系事业,乃至世界的公共关系事业作出专业研究领域应有的贡献。
作为公共关系高级研究机构,“中心”汇聚了一批国内外从事公共关系教育、研究、管理、实践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和一批相关部门的重要政府官员、中外企业家等著名人士。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会长、中国前驻美国大使李道豫和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燕爽担任“中心”的名誉主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孟建教授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常务副会长郑砚农研究员担任“中心”主任(中心实行双主任制)。在“中心”的学术委员会中,除了一批高等院校著名的公共关系研究专家应邀作为高级研究员外,中心还聘请了国务院新闻办副主任王国庆、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兼常务副总编马胜荣、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何慧娴、人民日报社前副总编辑张虎生、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前台长张振华担任高级顾问和高级研究员。“中心”还邀请到了在国际公共关系界享有很高声誉的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詹姆斯·格鲁尼格(James Grunig)、美国公共关系协会教育委员会主席约翰·勃鲁塞克(John Paluszek)、英国皇家特许公共关系研究所所长柯林·菲林顿(Colin Farrington)担任外籍顾问。美国柯达公司全球副总裁叶莺等一些著名中外企业家也被聘为特邀研究员。
“中心”将把“整合国内外公共关系研究力量,开展重大公共关系课题研究”作为重点工作。以期使“中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树立国家形象、传播国家形象;为迅速提升国家“软实力”,提供重要的专业支持和决策支持。为了大力促进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理念的全面更新和公共关系运作能力的大幅提升。在本次座谈会上,“中心”主任孟建教授宣布,“中心”将立即启动“中国‘软实力’评估行动计划”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心城市的“软实力”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中心”一成立就开始实施的“中国‘软实力’评估行动计划”,是一项填补国内社会科学研究空白的创新之举。为了实施这一行动计划,“中心”将联合诸多方面的研究力量,通力合作攻关。目前,邀集各学科专家成立评估小组;建立科学完整的评估体系;实施全方位评估运作等各项工作已渐次展开。与此同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还宣布,“中心”自2005年起,将每年发布《中国“软实力”年度评估报告》。在这报告中,“中心”将首次向社会公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心城市“软实力”评估的排行榜。
此外,“中心” 主任孟建教授告诉记者,中心还将在四方面全面推进中心的工作,即在全国范围内招标公共关系学术研究课题,出版公共关系经典教材,编撰《2005中国的公共关系》蓝皮书,以及开展中国公关高端人才的培训和资质认证。
孟建教授透露,“中心”将作为美国、英国公共关系资质认证的权威委托机构,在年内启动美国、英国公共关系资质认证工作。届时,在中国将首次出现获得美国、英国公共关系资质认证的高端公共关系人才。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