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学生近些近些再近些
——记东南大学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今年已经是王斌在东南大学计算机与工程系做学生辅导员的第三年了。“刚做辅导员,总想用最短时间达到最好效果,于是一上来就慷慨激昂地讲了一通大道理,结果台下竟有学生打瞌睡!”后来,王斌找来了两个学生问。那两个学生起先支支吾吾,后来在王斌的追问下才说:“老师,你讲的离我们太遥远……”
王斌说这让他清楚地认识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样要讲方法,让学生能接受、乐于接受。从此,每次开年级大会,他都会找一些学生感兴趣,平时可能接触不到的FLASH、图片展示给学生,效果相当不错。如今,不仅是计算机与工程系,寻找思想教育最佳切入点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提,在东南大学已经成为共识。
近年来,东南大学广泛实施预备党员转正公开答辩制度,让新党员在入党积极分子和普通学生面前谈理想信念、入党动机等,并接受支部老党员的询问。这一做法不仅使新党员感受到入党的庄重感和使命感,其声情并茂的“现身说法”也让参加答辩会的其他同学受到了教育,扩大了思想教育的范围。
在多年的实践中,东南大学把学生党建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来抓。今年,学校出台了《东南大学学生党建工作纲要》,积极落实将学生党建工作贯穿于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指导思想。在实施预备党员转正公开答辩制度的基础上,还广泛建设了党建教育基地,实行党员宿舍挂牌,尝试开展“党员宿舍——党员活动室——党员社区”特色活动,该活动被称为党建及思想教育进宿舍“111工程”——1名党员带动一个宿舍,1个党员活动室带动一栋楼,1个党员社区带动整个宿舍区。这一尝试形成了广泛的辐射效应,构建起了学生思想教育的日常组织依托,以党建活动的日常化、制度化带动思想教育的经常化和有形化。
以学生党支部为载体,该校与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等单位共建了34个大学生德育和思想教育基地,并开展各类思想教育活动。土木工程学院常年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利用节假日担任“梅园新村周恩来纪念馆”义务讲解员,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与南京孝陵卫街道共建“民工夜校”和“民工创业援助基地”。
2003年10月,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发起了针对新生的“我诚信,我美丽”诚信教育活动,活动都是在学生的组织和参与下开展的,还自发地形成了一套方法论系统和工作程序。一般的做法是,先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自己组织班会,就诚信问题展开讨论;随后以院系报纸为载体,展开针对诚信的笔谈;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诚信演讲与辩论等形式深化新生对诚信教育的认识,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共识。活动结束时,1000名大学生签署了“诚信协议”,承诺“诚信立学、诚信立身、诚信立行”。
承认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自我教育中成长是东南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特色。从2002年开始,东南大学研究生会每个月都会举办一次博硕论坛,就新近出现的焦点事件和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每次我们都是在校园BBS上搜集同学中讨论最多的热点问题,从中筛选出比较适合的话题在校园网上公布,最后由同学投票选出当期博硕论坛的主题”,该校研究生会主席何海建说:“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避免了问题设置太空、离学生生活太远的问题。”
无线电工程系研究生黄靖结束在内蒙古准噶尔第一中学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回到东南大学已经有几个月的时间了。周围的同学说,黄靖从内蒙古回来以后简直变了一个人,而黄靖觉得是一年的支教生活让他成长了。黄靖说:“支教的时间是短暂的,我们也许并不能改变这里许多,但我愿意在这一年里奉献我的全部!”
建立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选拔优秀研究生到企事业单位挂职,是东南大学通过社会实践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个特色。2004年10月,该校南京六合区竹镇大泉村建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周勇正式上任大泉村村长助理。该学院的7名研究生还多次到大泉村进行实地考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撰写了《大泉村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帮助大泉村尽早实现脱贫致富。东南大学还在泰州、常熟等地建立了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并广泛开展活动。有的学生到企事业单位挂职;有的学生深入厂矿开展企业产品研发。去年六七月份,该校由14名研究生组成的“医疗卫生下乡”小分队行程数千公里,到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为当地居民义诊并免费送药。
本网信息员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