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资讯

哈尔滨商业大学探索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新体系

作者:admin日期:2005-02-22来源:

“四进宿舍”带来新气象
——哈尔滨商业大学探索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新体系


 
   学生工作干部的岗位在哪里?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人肯定会有不同的答复。但是,在哈尔滨商业大学,他们会明白无误地告诉你:每天早晨,他们上班的第一站在学生宿舍。把大学生日常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宿舍,这是近年来哈尔滨商业大学加强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举措。
  从2003年开始,哈尔滨商业大学实行了学分制以后,学生选课不一样,同班同学互相接触少了,班级的概念淡化了。在这种情况下,哈尔滨商业大学制定了《关于党建工作进宿舍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将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的重点部位扩大到学生宿舍。
  学校成立了学生宿舍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学生宿舍的规划、决策、协调检查等领导和管理工作;并在学生工作部(处)建立集思想教育、日常管理、生活服务为一体的学生舍务管理中心机构;每个宿舍楼里由各学院专兼职学生工作人员担任舍务长、副舍务长,在宿舍楼上班办公,具体负责本楼学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指导、安全教育等工作;每个宿舍楼成立以舍务长为首的、有学生代表参与管理、决策的宿舍管理委员会。
  学生宿舍管理权限划归学生工作部门,改变了过去学生教育与宿舍学生管理尤其是社会化宿舍管理“两张皮”的状况。学生在宿舍的表现纳入品行学分体系中(拟定为2学分,与两课相衔接),作为对学生纪律处分、推优评优、毕业的重要依据。对在校未能修满该学分者,按学位授予等规定处理。
  学生工作干部进宿舍,宿舍面貌改变了,也得到了学生的拥护和欢迎。01级学生张鲁博说,上大一的时候,和辅导员老师接触很少。自从学生工作老师到宿舍办公后,老师经常来宿舍找我们,我们有什么情况也可以随时找老师,无论是考研、就业、职业生涯设计,都能及时得到指导。
  根据学生寝室的分布情况,哈尔滨商业大学对原有学生团组织机构进行完善或调整。每幢学生宿舍楼里都建立了团总支;每层楼建立了团支部;每个寝室建立了团小组。
  大一新生纳玉珠家庭比较困难,她在宿舍里感受到了团组织的关怀。“团组织不但发动大家爱心捐款,帮助我们,还在我生病的时候精心护理,使我有勇气正视困难,刻苦学习。”走进学校的每幢宿舍楼内,都可以看到一块公告牌。天冷了,这里早早告知气温的变化,让南方的学生有所准备;临近期末了,这里每天都在提醒大家:“距离考试还有X天。”团组织在宿舍已经成为学生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学校还构建了由专业课教授、副教授、教师组成的学生导师队伍。这些导师不仅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行,还要协助安排学生的学习计划,指导学生个人就业。学校除了给导师岗位津贴外,还在职称评定中给予加分。
  食品学院是最早探索本科生导师制的学院。98级、99级的115名学生通过师生“双选”,全都有了自己的导师。现在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第一次离家独立生活,不少人适应环境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较差,导师就成了他们的“第二家长”,帮助他们很快适应新的生活。
  导师制也扩大了教师的教学空间和学生的学习空间。食品专业的一部分学生是从报考其他专业中调剂过来的,因此不太热爱自己的专业。在导师的引导下,他们对食品专业从陌生到热爱,学习风气日渐浓厚。由高年级优秀学生党员干部组成的导生队伍,是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又一特色。导生在各院党总支的领导和辅导员指导下,每人承担大一一个班级的管理工作。
  哈尔滨商业大学提出,学生工作是目标管理,更是过程控制。他们借鉴企业“ISO质量认证体系”内容,开展了ISO9000质量管理思想在学生工作中应用的研究,根据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价中两个涉及学生工作评价一级指标的内涵,结合实际制定了学生工作组织领导、学生管理等10项一级指标,26项二级指标和200余项评价内容的学生工作评价体系。学校聘请有资历的学生工作专家组成了学生工作督导组,专门负责学校各级学生工作检查评估;通过经常性检查与最终考评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形成了科学的评估程序,业绩落实到学院和个人。
  新的考评体系在辅导员队伍中引起很大反响。过去,学生工作是本良心账,干好干赖、干多干少很难评定。现在,200多项指标对学生工作进行了量化,工作规范,有抓手,每天上班干什么,自己能干成什么样,心里都有数,辅导员的积极性、自觉性都大大提高了。
 
 

本网信息员采编